杭州吴山庙会


吴山庙会是杭州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庙会之一,为纪念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而建造的。两千多年间寺庙庵观,日益增多,几乎遍及吴山境内的紫阳、云居、七宝、峨嵋等十多个大小山头和山麓,故有“吴山七十二庙”之说。这些寺庙极为复杂,祭祀的民间神灵也众多纷纭。

吴山上不仅有杭州自立的寺庙,而且还有外地迁来的寺庙,如河南迁来的惠应庙,四川迁来的梓潼行祠等。吴山庙会四季不断,各有特色。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八上山的多半是杭州的本地人,为的是辞旧迎新,求得一年好运;二、三月间杭嘉湖一带香客纷纷涌进杭城,最后也要到吴山进香。端午、立夏等岁时节日,各行各业休假,也都要上吴山赶庙会。此外,各寺庙菩萨生日,都有庙会热闹一番。

旧时吴山庙会除烧香拜佛外,山上山下遍布算命、看相、测字摊。此外,还有卖字画、庙台戏、卖唱小曲、变戏法、耍杂技、卖花、斗鸟以及店家、小贩在寺庙四周和沿山路设摊卖物,人们赶庙会往往是“闻风而去,满载而归”。特别是吴山脚下的清河坊一带的胡庆余堂、孔凤春、张允升、方裕和、状元楼等店家,生意特好。

与孤山的清雅幽静相映成趣,吴山是民俗荟萃的大舞台,吴山庙会就是这个天地舞台上演的一场大戏。每一个逛庙会的市民,和那些吆喝买卖的各色商户、表演技艺的民间艺人一起,也成了这个大舞台中一个角色,因为他们不仅是观赏者,也是参与者,共同演绎了民俗风情的生动场景。今天的吴山庙会,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老百姓提供购物、娱乐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庙会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市井气息,传承着这座城市千百年的生活细节。让杭州人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中,还能够在这里找到往昔的市井风貌,慰藉怀旧的心灵。

吴山庙会习俗

在逛吴山庙会中,人们最感兴趣的是“鸟市”和“花展”。就在“先贤堂”对面的树荫下、石墩上,摆着、挂着各种各样的鸟笼儿,笼中的画眉、八哥、鹦鹉、芙蓉、竹叶青、黄豆儿……不下数十种、几百只。它们迎着朝霞,放声鸣叫,真是:百鸟争鸣,静中有闹。在“鸟市”里,不少老人虽年过花甲,腰杆仍笔挺,谈笑风生。他们风趣地说:“这就叫人养鸟儿,鸟养人。”

旧时,吴山上还有“斗鸟”的风俗。“斗鸟”一般可分两种:一种是隔笼相斗。即将两只鸟放进一只大鸟笼里,但中间是隔开的,两只鸟儿几个回合斗下来,胜者高声鸣叫,得意洋洋,败者不声不响,低头服输。这种斗法,比较文气。另一种是滚笼相斗。即将两只鸟儿放人同一只大鸟笼里,中间不隔开。这种斗法就比较凶残了,两只鸟儿往往滚在一起,斗得头破血流、羽毛脱落,有的甚至当场斗得死去。那时,还有人把“斗鸟”作为赌博,有的因此发横财,有的因此破家荡产。

吴山庙典故

据《新五代史》和《资治通鉴》记载,杨行密虽然身高力大,但“驰射武伎,皆非所长”,其所以能号令三军,平定江淮,除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远大的政治眼光外,其“宽仁雅信,善得士心”,“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苦,推心待物,招抚流散,轻徭薄敛”是使军民归心,事业成功的重要原因。而吴山镇的民间传说则赋予吴王更多的乡土味、邻里情。杨行密总是不忘合肥、惦念家乡。华诞设宴,离不开家乡的白鹅;犒赏有功将士,需用家乡的美酒。因而长丰县吴山镇毛洁肉嫩的大白鹅就被世人称为“贡鹅”,而如今的“贡吴王酒”也是挖掘整理当年贡奉吴王的美酒配方研制而成。

吴山庙传说

古时山有伍子胥庙,又得名胥山或伍山,这跟端午节的另一说法有关。它是吴山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既是伍子胥的忌辰之说。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苏州人为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该为胥江。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