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头镇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城东北13公里处,素有“中州小上海”之称。但不同的是,即便在冢头最热闹的大街上,除了有极个别的新楼房穿插其间外,临街的门面房多是飞檐斗拱、青砖黛瓦的古建筑。老街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住宅。一些古建筑带有明显的南方风格痕迹,推测是南方商人在此居住时所建。在东大街口,竖立石碑一块,记载清代重修该街的记录。另外,镇中蓝河上连接镇东镇西的那座建于明朝的七孔红石桥、东大街上的古老辘轳井、“大跃进”时期的砖拱房等都在提示人们: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因冢得名,因冢而兴,西汉薄太后和替刘邦死的纪信在这里都有传说
冢头镇始建于汉代初年,既然因冢得名,它的故事也得从薄姬冢和纪信冢开始。据《郏县志》载:“汉薄后,郏人。”薄姬是当地美女,秦末被自立为魏王的魏豹纳为妾。楚汉战争之初,魏王豹被韩信、曹参所败,她也成了俘虏,被送入织室织布。刘邦见薄姬有些姿色就纳入后宫并为其生下他的长子刘恒。薄姬为人宽厚谦和,这正是她没有遭到吕后暗算的一个原因,文帝刘恒继承了母亲的性格。薄姬死后,文帝遵照母命将灵柩在蓝河之滨埋葬,并建造看墓院,派军队驻守保护,朝中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年年都来封香谒拜。为供养需求,在冢的南边兴起了集市,居民也随之渐增。明代,冢头已发展成为千余户人家的集镇,明清时期商贸的发展使街区达到最大规模。
纪信冢位于冢头镇纪北村。据《汉书》记载,纪信是冢头人,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公元前204年夏4月,项羽派兵围攻荥阳城一个多月,城内粮缺,朝不保夕,将士也筋疲力尽,刘邦十分着急。将军纪信便对汉王说:“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在得到刘邦同意后,由陈平写了降书,派人送交项羽,说汉王今夜便出东门投降。到了半夜,城内两三千妇女从东门鱼贯而出,络绎不绝,楚兵都拥至东门看热闹。刘邦便乘机在张良、夏侯婴等数十骑的保护下从西门逃出,逃往成皋。待东门几千妇女走完,天已经亮了。这时装扮成汉王模样的纪信,端坐在一乘龙车上,前呼后拥,楚兵以为是汉王出降,欢喜若狂,高呼万岁。项羽出营审视,见车上端坐者不是刘邦,便问:“你是何人,敢冒充汉王?”纪信答道:“我乃汉将军纪信。”项羽又问:“汉王在哪里?”纪信说:“早已离开荥阳了!”项羽气极,下令将士齐集火炬,烧毁龙车。纪信所坐的龙车和全身被烈火烧着时,大骂项羽弑义帝,杀忠臣,绝无好下场,必被汉王所擒。纪信死后被埋葬在荥阳城西孝义堡。之后又得以归葬故里,被埋葬在郏县冢头镇纪北村。
明清之际,冢头成为当时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商贸以妆粉、皮货、钱铺为主,兴盛时期商铺达到500多家
时过境迁,两座汉代坟冢已归沉寂,因祭扫与市集而发展兴起的冢头镇却越来越热闹。明清之际,冢头成为当时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商贸以妆粉、皮货、钱铺为主,兴盛时期商铺达到500多家。随着商业兴隆,冢头镇的风味小吃也声名远播。羊肉烩馍一直在冢头久负盛名,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还有炒羊肉、熬馍、老汤烧鸡、糊汤面条等大部分集中在七孔石桥西,每天从郑州、许昌、平顶山等地来的车辆不计其数,都是专门来品尝冢头的风味小吃。而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饸饹面,是始传自西汉之时的宫中名吃,在归葬薄姬娘娘时传入冢头,至今已有2100年历史。
根据郏县县志中的记载,冢头的饸饹叫做“金钢饸饹”,当时,居民使用一种叫饸饹床子的工具做出的面口味极佳。
关于金钢饸饹面有不少有趣的记载。《明史》记载,崇祯年间,明三边总督孙传庭兵出潼关,来河南与李自成义军作战。据传,为了改善伙食,他传谕三军,每军可以携带20台桦木饸饹机。这年10月,明军与义军在郏城东南讲武场相遇,义军佯败。明军追杀义军15里,至郏城东冢头、柿园一带的蓝河岸边李庄,义军用“以利诱之,以敌取之”的策略,弃金银、辎重于道,等明军将士纷纷抢夺财务时,引兵反击,大获全胜。孙传庭部溃不成军,只得轻骑突围西窜,几十部桦木饸饹机为郏地李庄百姓及义军所得。李庄百姓为纪念义军的战斗精神,将其美名为“金钢饸饹”。精巧的饸饹面制作设备顿使百姓喜不自胜,一时街旁馆巷,“金钢饸饹”招子旗迎风飘舞,至此,饸饹面制作水平又进一步。今天在冢头,饸饹面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主食,郏县仅县城内的饸饹面店已近百家。从事饸饹生意的郏县商户被称为“饸饹人”,身影遍及全国。
遍布街巷的茶馆是一景,冢头还因烟叶驰名
遍布街巷的茶馆也是冢头镇的一景,也是冢头人的主要娱乐休闲场所,冢头的老街上,每隔几户就会有一家茶馆,有的茶馆很简陋,空空荡荡没有装修的房屋里,放上几张矮桌、几把矮凳,再在桌上放上几只茶碗或搪瓷缸子就成。来人坐在桌旁的矮凳上,店家续上茶水,就成了生意。来人或喝茶聊天,或喝茶打牌,一坐就是一天。冢头的茶馆兴盛于明清时期。许昌至洛阳、禹州至南阳的两条官道在此交会,各方商贾来往不绝。
现在冢头的茶馆,大多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条件参差不齐。不少仍旧是小瓦屋、原木桌、粗瓷碗。不论茶馆的条件如何,人气都很旺,连远在10多里外的禹州人也都跑来喝茶聊天。夏收、夏种的大忙时日,冢头的各家茶馆里依旧座无虚席。“不来喝茶心里惶惶,不见牌友手里痒痒。老辈人就是这了。”茶客们一般吃过早饭就骑着自行车来了,先赶完集,然后就直接进来茶馆。冢头的茶馆用的茶叶不甚讲究,多是河南本地毛尖。不论茶馆老板还是喝茶者,对茶艺也不甚了解,就是一方民俗。
冢头还因烟叶驰名。这里是内陆最早引入烟叶的乡镇,民国初年,英美烟草公司开始在冢头开设分公司,设磅收购。冢头镇与山东潍县、安徽凤阳同为全国三大烤烟发源地。
冢头烟区位于被世界地理学家称为“黄金烟草地带”的北纬32度至37度。最早,这里及附近均无烟草种植,美国人发现黄阜岗一带土质最适合种植烟草,便来冢头免费给当地人散发香烟,引诱人们吸烟、种烟,此后,冢头开始大规模种植烟叶。据记载,1938年,冢头镇有磅秤27台、烟所17家、从业人员500多人、日收购量达5万多公斤,成为中原最主要的烟叶集散地之一。烟商的云集,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兴旺发展,冢头遂成为远近闻名的商贸名镇,当时人们多知冢头而不知郏县。不少商号有“日进斗金”之盛况,从此冢头坐拥“小上海”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