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山的来历与传说


一个城市,因为有了名胜古迹文化底蕴才厚重,有了人才充满生机,有了水才充满灵气,有了山才算得上宏伟。而距离石河子市区最近的山莫属将军山了,直线距离13公里,乘公交车也就半个小时,关于它来历的传说就有多个版本,颇有些传奇色彩。

而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是,有多少关于将军山的来历和传说,而这些美丽的传说正是石河子这所新城所需要挖掘的旅游文化资源,这里所说的每一个故事都有助于我们更加认识、了解这座城市。

将军山已经成为石河子的一个旅游景点

1月1日,石河子市徒步爱好者黎林和同行的驴友们到将军山上滑雪,他戏称“滑野雪”,就是不用掏门票,自娱自乐的滑雪。滑雪时,在屁股下垫上滑雪的垫子,从山上飞驰而下,四五十米的长度,大家呼喊着、笑着。

“到将军山上玩,感觉就像是小时候,山上一望无边,可以大喊、大笑,放松了心情,陶冶了情操,爬山、徒步还可以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多得。”黎林说,滑雪时雪飞落到了脸上,一种透入心间的凉爽,让他寻找回了那已经久远的童趣。

到将军山的交通很方便,在石河子市区红旗商场乘坐上公交车,车不紧不慢的穿过繁华的街道,行驶在平坦的柏油路面上,两侧尽是光秃秃的树木,覆盖着积雪的田地和烟囱冒烟的农家院落,下了车就可以滑雪、爬山,还可以一览戈壁新城石河子的全貌。

夏天的时候,黎林经常和驴友们骑车来爬山,而冬天多是坐公交车来。来到将军山玩,他说可以将平日忙碌的工作彻底抛开,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乐趣,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是上班一族减压除乏的最好方法。

将军山位于石河子市南郊,是天山山脉的一处支脉,远山处处是,延绵不断的崇山峻岭,都是祖国的大好河山,石河子市郊的南山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太高,夏天的南山,处处是淡淡的绿色,期间还能看到蒲公英开的小黄花,除了人工种植的树外,看不到一棵天然生长的树。除了用双腿爬山外,前两年将军山荒山造林的承包人刘志明在山上开通了一条便道,夏天,可以坐汽车上去,也可以沿着人造天梯,直上将军山。

车的地盘划过丛生的杂草,前方只有深深的车辙印,而坐在车上望向窗外变身几十米深的山谷了,颇让人心惊肉跳。然而,你一旦登上将军山,眺望四周,顿时胸中升腾起一种站在高山俯瞰平地的英雄气概,山下绿油油的石河子一览无余——现代化的工厂、高楼和大厦散落在绿树丛中。

现在的将军山,是石河子的一个军垦文化旅游景区,它距石河子市区直线距离13公里。站在山上向北望去,可以望到玛纳斯,东面是玛纳斯河床,南面是层层山峦,东南向的“红山庙”已在脚下。

冬天的双休日里,远离都市的喧嚣,更多的市民没有向专业驴友那样自己爬山滑雪,而是选择到像将军山一样的大的滑雪场,滑雪、滑皮圈等等享受冬季冰雪旅游的快乐,而元旦这天将军山滑雪场的游客超过300多人。

将军山滑雪场的饭店、雪具店都没有显眼的招牌,最显眼的莫过于门前高高低低挑起的十来个大红灯笼了,在银装素裹的冬季里耀眼而喜庆,错落有致的蒙古包依山而建,每个包房内火炉通红,温暖如春,而在蒙古包的后面,紧挨着的就是白雪覆盖的将军山了,山不是很高,在冬日里显得肃穆而威严。

如果你带有望远镜,还可清晰见到自东向西的绿洲尽处分布着七座平原水库。因而此山又称“红山观景点”。一首诗云:“座座山岗任你攀,愈登高处方好汉,一派绿洲连天碧,最是石城生气盎”,这首诗最好的映照了将军山的特点。

将军山荒山造林人刘志明表示,他未来规划的将军山将建反映军垦文化特色的项目如军垦世纪钟(楼)、军垦碑林、军垦艺术长廊及浮雕、壁画群、仿长城历史、历史名人塑像带、高山葡萄长廊、新疆地方植物园、特种动物养殖园、民俗文化体验区等。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有登山、攀岩比赛、高尔夫球等。

有人还将石河子的北湖和将军山形象的比喻为城市的左右肺,每天给石城输送大量的新鲜氧气。石河子市领导决心将将军山的绿化工作持之以恒下去,于是每到春秋季节,将军山上有学校的学生、部队的战士、单位的职工,大家手拿铁线争抢着栽种树苗,绿化荒山。

一组数据可以表明将军山的绿化成绩,石河子市从2004年启动了将军山荒山绿化工作,计划要用10至20年时间完成将军山3万亩的绿化工作,目前将军山绿化面积已超过了1700亩。

学者说法:将军山的来历有多种

将军山的名字由何而来?它和将军有联系吗?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又有多少?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请教了石河子大学的客座教授、兵团博物馆特邀研究员、《石河子史话》的作者曹文,对石河子风物、历史颇有见地的他,谈了自己关于将军山的了解和他所收集到的一些故事。

曹文说,“将军山的来历说来很蹊跷,它是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得名的,因为先有山后有名,山的学名是依连哈比尔尕山。在2000年左右,石河子允许个人开发荒山时,刘志明将山承包下来后,搞起红色旅游、滑雪等项目。”

40多岁的曹文认为,将军山名字的出现多少带有一些市场炒作的意思,商家可以依赖这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旅游,或者大作文章的,但将军的确与这座山和修建军垦新城石河子多少有些联系。曹文所掌握的资料梳表明关于将军山名字的来历与传说主要有六种。

第一个说法  因“将军沟”地名而得名

从渊源上讲,因为这座山以外10公里左右有一个将军沟。就将军沟这个地名,历史上有记载,农八师石河子市地名上也确实存在。

第二个说法    羊驮庙

这个故事颇具传奇和神话色彩。在将军山的东侧,玛河河谷山头有一个红山庙,是玛纳斯河的出山口,两面的山脊呈现紫红色。往玛纳斯县十户窑子村走向的河谷山头上有一座庙,老百姓称之为羊驮庙。如果现在走上山,你还可以寻找到之前修建庙宇的一些烂瓦片,而羊驮庙早已经不存在了。

当地的老百姓传说,相传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四处云游的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有人说他化缘度日的僧人,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厌战卸甲而出家当和尚的将军。他来到玛纳斯河西岸的一个村子里化缘,因为人烟稀少,寸草不生,他到傍晚也没有化缘到斋饭,于是便就地打坐念经,因为饥饿难忍,老和尚被饿得晕倒在地。

当时的天气很冷,第二天,当地的好心的村民放羊路过,看到这个奄奄一息的老和尚,立刻就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拿出自家不多的热饭、热汤给老和尚充饥,老和尚吃下后又活了过来。

老和尚被村民救了后,他决心留了下来报答村民。在村子里的日子长了,他发现这里的村民干活很苦,他们常常因为没有水吃而发愁,村民们吃水常常要到很远的地方拉水。于是,他为了感激这个村的老百姓,他决定给这里的村民寻找水源,来以此报答村民的救命之恩。

虽然没有住的、铺的、盖的地方,但是老和尚坚决地在山上住了下来。而他选择住的地方就是当时他昏倒的半山腰上。老百姓看他可怜又无依无靠的,就送给他了一只羊陪伴他。

老和尚每天就牵着羊到山下四处找水,回来上山的时候,他就让羊驮一些树枝、土块、砖瓦、柴火、木板等,哪成想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老和尚就用羊驮的一些材料盖起了一座庙。慢慢的山上也有了生机和人气。

村民们和老和尚的关系很融洽,有时候,老和尚让羊驮着一个瓦罐下山,村民们一看瓦罐就知道老和尚没有吃的了,他们就会把瓦罐装满水,再给一些干粮让羊驮着送上山。

传说没有过多久,老和尚终于在山下找到了几眼泉眼,这里的村民就近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难题,终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曹文说,虽然羊驮庙只是个民间传说,可是经过一些史料记载和山上寺庙留下的种种迹象表明,玛纳斯县十户窑子村就在玛河边上,而且水草丰美,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风景也不错,适合开发旅游,这里还被列为是石河子市第二水源地,而这个庙也确实存在过。

第三个说法:光绪元年(1875年),年事已高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受命于清朝政府危难之际,就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他手下的一位将军不愿意再四处征战,便解甲归田、修身养性,最后选择出家,当了和尚。这名将军就来到这里住了下来,因为他原来是将军,顺理成章地说这个庙就叫将军庙了。

第四个说法:距离将军山不远的军垦第一连的左前方(南山陵园的角上)有一座将军墓。将军墓是为了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去世的兵团的高级将领修建的。

当初,将军墓有六个墓地,其中有兵团副司令赵锡光、兵团副参谋长王根僧、七师第一任师长刘振世(以上均为国民党九·二五起义将领)、兵团石河子管理处副处长张德发(老红军)、农学院第二任政委陈晓岚(老八路)、兵团干部部部长杨南桂(原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潭秋秘书)。没有这些领导、将军的规划和贡献,就没有现在的石河子。所以,在他们去世后,将他们安葬在将军墓供后人敬仰。因为将军墓距离依连哈比尔尕山两公里,相距较近的原因,后来人叫这座山是将军山。

石河子老军垦、军垦第一连的老连长、军垦第一连景区解说员胡友才曾经写过《将军山的故事》一文,他说石河子将军山是因为有将军轶事而得名。为此,胡友才还赋诗一首,“将军山上聚将军,一生英灵千古尊。当年将军驰沙场,舍生忘死立功勋。如今屯垦又戍边,亘古荒原创新业。后人缅怀将军志,北阳改名将军山。”

阿勒泰将军山和她的传说

将军山犹如一位威严的母亲,矗立在克兰河东岸,默默守护着脚下的阿勒泰。她承载着阿山沧桑的往昔,关于山名来历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每一个传说,都诉说着阿山一个神秘而又久远的往昔。同时,各不相让的争论始终让她蒙上了一层神秘。

将军山,虎踞克兰河东岸,山势气势雄威。与骆驼峰隔河相望,两山对峙,是阿勒泰的象征与骄傲。主峰南北走向,海拔1360余米,纵横十八平方公里。山恋起伏,包容而舒缓,好似一个气势恢宏的将军矗立千万年,用心守护脚下这片宁静美丽而又神奇的土地。

春日,冰雪消融,克兰河河水涨溢。将军山下绿树枝头,春草碧波,克兰河滔滔之声不绝于耳。和骆驼峰遥遥相望的将军山亭阁,不论在市区那个位置看,都觉得近在咫尺,但真走起来却也颇费一番功夫。

位于地委右侧的将军山路是进入将军山一条相对便捷和轻松的道路。一路上,消融的雪水不断汇集成溪流,不约而同,默默奔向山下的克兰河。山上的野草也都从枯黄的干草下钻了出来,山麓上的人工林也吐露新芽。一派春天的气息弥漫着整个将军山,惬意而又懒散。

将近半个小时的攀登,就到了登山将军那个标志性的亭阁,此处远望,整个阿勒泰市就尽收眼底了。

春日里的克兰河好似一条黄色的丝带,把城区分成几个部分。微风拂面,在春日阳光照耀下美丽的阿勒泰宁静而又安逸。放眼望去,绵延不绝的阿尔泰山雪线松林,山间碧色与山峰千年不化的白雪交相辉映。向东望去,那若隐若现,隐藏在群山中的是神秘的汗德尕特,那里有蒙古族乌梁海部久远而又神秘的喇嘛召。

“雪山青草美丽的喇嘛/没完没了的唱/我们没完没了的跳拉呀/咿呀咿呀咿呀咿呀萨/感觉是我的家”极目远望,隐隐看到那些转场路上的牧民队伍,让人不禁想起郑钧这首描绘美丽草原的《回到拉萨》。

走在将军山的山脊上,覆盖着杂草和野花的脚下,多了一份柔软,在这大好的春天里,甚至可以感到她的温暖。脚步是弹性的,每一步,都可以感觉到将军山的包容,温和,就像走进了母亲的怀抱。

登山山脊更高处,虽没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但脚下的这片土地竟那么完整地呈现在眼前。

敖包和庙宇

山脊上每隔不远总能看到有石头垒起来的高高敖包,它是阿勒泰乌梁海蒙古人久远的宗教和文化象征。这些敖包都是在转场放牧过程中,不断添石块累积而形成。敖包上插满了树枝,在山风中轻轻摇曳着。

在蒙古人的观念里,即使寻常旅途中,路经敖包都要下马膜拜。据考证最初的敖包主要用于道路和境界的标志,起指路、辨别方向和行政区划的作用。

在《大清会事例》、《理藩院.疆理》中记载:“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鄂博”。此后,在蒙古族中又演变为神物。清人祁韵士诗云:“告虔祝庇雪和风,石畔施舍庙祀同。塞远天空望无际,行人膜拜过残丛。”

蒙古族有人自石出的神话传说。将石头与生命联系在一起,这说明蒙古人自古以来就有崇石的习俗。蒙古族先民还崇拜各种树木,特别是崇拜那种树干挺拔、绿荫葱郁的大树。

这个屹立在将军山之上的敖包,见证着乌梁海蒙古人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变的民族文化血脉。

据阿勒泰地方志记载,清末民初,在城区将军山麓建有武圣公庙、娘娘庙,每年4月,9月举行两次庙会。透过历史的迷雾,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画面。将军山上总是香客不断,一边是到庙宇里祈福的汉族群众,一边是蒙古族同胞规模宏大的敖包祭祀。在那个国势飘摇的年代里,边城阿山各民族相互团结,同守卫着祖国西北边陲。各种宗教、各种文化相交融,像生了根的一样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生根发芽。

将军山与“将军”

山下的老人告诉记者,他作为将军上下的住户,已经是第四代人了。在他的记忆里,前辈们告诉他,此山之所以得名将军山,是因为有一位将军曾在这里被杀害。但具体是哪一位将军在此山被杀?将军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时候被杀?老人具体也说不清楚。

将军山一名在清末以前的资料上从未发现记载,民国6年(1917年)谢彬曾受中央政府之命视察阿尔泰。当时他以新疆财政稽查大员(财政部委员)的身份稽查和游历新疆的,历时14个月,完成了《新疆游记》一书。在这部孙中山先生为其亲笔写序的重要著作中也无任何关于此说的记载。

缺失的确切记载更使将军山一名的来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以致于众说纷纭,但无论那一种关于山名来历的传说都在诉说着阿山曾经的一段往事。

第一类传说认为将军山之所以命名“将军”二字和阿山历史上的将军有关。

最远的“将军”的传说始于成吉思汗西征,传说成吉思汗手下的一位将军在转战阿山境内时,在此山安营扎寨数日,山因此将军而得名。但此将军姓谁名谁却不得而知。也说是在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时,有位满清将领亲临此处指挥战斗,山因将军平定叛乱有功而得名。

这两个年代较久远的传说随无确切文字记载,但蒙古西征和清康熙帝平定准格尔叛乱却都和阿山不无干系。

一说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久居阿山的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各部落因为草场而发生纠纷,而且愈演愈烈,酿成了流血冲突。为了尽快平息这一事端,清朝政府好言劝慰已解甲归田的原伊犁将军长庚。长庚亲临阿山,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很快处理了这场部族之间的纷争。据说在阿期间,长庚将军曾亲登此山勘察草场地界。所以当地人出于感恩,随将此山命名为将军山,以作纪念。

和此山有关的第四个将军是时任新疆督军、省长的杨增新,当时人们都习惯称其为杨将军。1913年,外蒙古在沙俄的支持和怂恿下强占了我国领土科布多,继而发动了对阿侵略战争。面对贪得无厌的侵略者,杨增新果断下令军民奋起抗击,最终击败了侵略者,阻止了侵略的进一步绵延。为了纪念这位守土有功的将军,这座气势雄伟的大山命名“将军山”。

将军与“坚金”

将军山还有一种来历,传说是因为很多人把蒙古语中“坚金”误读成“将军”,本来应该叫“坚金山”才对,是为了纪念棍噶扎勒参手下的大喇嘛坚金,在山上修建“坚金庙”而得名。

传说,棍噶扎勒参从西藏进入新疆平定“阿山叛乱”(1867年以张俊等为首的农民起义),手下有几位有奇人。其中一喇嘛名叫坚金,此人目力、耳力非一般人所能及。往往站在高处,可以觉察几十里上百里的情况。当时战事紧张,驻扎在承化的棍噶扎勒参派坚金带几个人携带帐篷食物,驻扎在此山最高处,瞭望“叛军”动向。

有一天,坚金终于发现在额尔齐斯河南岸戈壁上尘土飞扬,便马上将这依情况报告了棍噶扎勒参。棍噶扎勒参通过判断,确定了“叛军”队伍的位置和动向,在一个叫唐巴勒的地方设伏,歼灭了“叛乱”队伍。

战争胜利后,棍噶扎勒参在此山上修建了庙宇,因为坚金作战用功,便被派做主持。“坚金山”便由此而来。

将军者大炮也

据阿勒泰地方志记载,此山得名将军另外一说和大炮有关,清宣统三年(1911),新军开进阿尔泰山城,将炮营设置在这座山的山顶上,居高临下守卫山城。

清代和民国初年,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大炮比作“将军”,言其火力极大,威猛无比,像将军一样威不可挡。后来,把这座安置过大炮的山,称作将军山了。

将军山山名来历一直以来都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所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正是这座承载着阿山历史的大山经久不衰的无尽魅力。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阿勒泰像一个将要入睡的孩子,显得安闲而恬静。穿城而过的克兰河最终在暮色中和城市融为了一体,只有那轻轻拍打河床和岸边岩石的波涛声像一首喃喃的摇篮曲,在在夜空中鸣唱着。而此时的将军山更像一个母亲,静静守卫着孩子们入睡。


将军山荒山造林人刘志明表示,他未来规划的将军山将建反映军垦文化特色的项目如军垦世纪钟(楼)、军垦碑林、军垦艺术长廊及浮雕、壁画群、仿长城历史、历史名人塑像带、高山葡萄长廊、新疆地方植物园、特种动物养殖园、民俗文化体验区等。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有登山、攀岩比赛、高尔夫球等。

有人还将石河子的北湖和将军山形象的比喻为城市的左右肺,每天给石城输送大量的新鲜氧气。石河子市领导决心将将军山的绿化工作持之以恒下去,于是每到春秋季节,将军山上有学校的学生、部队的战士、单位的职工,大家手拿铁线争抢着栽种树苗,绿化荒山。

一组数据可以表明将军山的绿化成绩,石河子市从2004年启动了将军山荒山绿化工作,计划要用10至20年时间完成将军山3万亩的绿化工作,目前将军山绿化面积已超过了1700亩。

学者说法:将军山的来历有多种

将军山的名字由何而来?它和将军有联系吗?关于它的传说和故事又有多少?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请教了石河子大学的客座教授、兵团博物馆特邀研究员、《石河子史话》的作者曹文,对石河子风物、历史颇有见地的他,谈了自己关于将军山的了解和他所收集到的一些故事。

曹文说,“将军山的来历说来很蹊跷,它是为了迎合旅游开发的需要而得名的,因为先有山后有名,山的学名是依连哈比尔尕山。在2000年左右,石河子允许个人开发荒山时,刘志明将山承包下来后,搞起红色旅游、滑雪等项目。”

40多岁的曹文认为,将军山名字的出现多少带有一些市场炒作的意思,商家可以依赖这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旅游,或者大作文章的,但将军的确与这座山和修建军垦新城石河子多少有些联系。曹文所掌握的资料梳表明关于将军山名字的来历与传说主要有六种。

第一个说法  因“将军沟”地名而得名

从渊源上讲,因为这座山以外10公里左右有一个将军沟。就将军沟这个地名,历史上有记载,农八师石河子市地名上也确实存在。

第二个说法    羊驮庙

这个故事颇具传奇和神话色彩。在将军山的东侧,玛河河谷山头有一个红山庙,是玛纳斯河的出山口,两面的山脊呈现紫红色。往玛纳斯县十户窑子村走向的河谷山头上有一座庙,老百姓称之为羊驮庙。如果现在走上山,你还可以寻找到之前修建庙宇的一些烂瓦片,而羊驮庙早已经不存在了。

当地的老百姓传说,相传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四处云游的老和尚,这个老和尚有人说他化缘度日的僧人,也有人说他是因为厌战卸甲而出家当和尚的将军。他来到玛纳斯河西岸的一个村子里化缘,因为人烟稀少,寸草不生,他到傍晚也没有化缘到斋饭,于是便就地打坐念经,因为饥饿难忍,老和尚被饿得晕倒在地。

当时的天气很冷,第二天,当地的好心的村民放羊路过,看到这个奄奄一息的老和尚,立刻就把他接到自己的家中,拿出自家不多的热饭、热汤给老和尚充饥,老和尚吃下后又活了过来。

老和尚被村民救了后,他决心留了下来报答村民。在村子里的日子长了,他发现这里的村民干活很苦,他们常常因为没有水吃而发愁,村民们吃水常常要到很远的地方拉水。于是,他为了感激这个村的老百姓,他决定给这里的村民寻找水源,来以此报答村民的救命之恩。

虽然没有住的、铺的、盖的地方,但是老和尚坚决地在山上住了下来。而他选择住的地方就是当时他昏倒的半山腰上。老百姓看他可怜又无依无靠的,就送给他了一只羊陪伴他。

老和尚每天就牵着羊到山下四处找水,回来上山的时候,他就让羊驮一些树枝、土块、砖瓦、柴火、木板等,哪成想天长日久、日积月累,老和尚就用羊驮的一些材料盖起了一座庙。慢慢的山上也有了生机和人气。

村民们和老和尚的关系很融洽,有时候,老和尚让羊驮着一个瓦罐下山,村民们一看瓦罐就知道老和尚没有吃的了,他们就会把瓦罐装满水,再给一些干粮让羊驮着送上山。

传说没有过多久,老和尚终于在山下找到了几眼泉眼,这里的村民就近解决了吃水困难的难题,终于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了。

曹文说,虽然羊驮庙只是个民间传说,可是经过一些史料记载和山上寺庙留下的种种迹象表明,玛纳斯县十户窑子村就在玛河边上,而且水草丰美,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风景也不错,适合开发旅游,这里还被列为是石河子市第二水源地,而这个庙也确实存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