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十二钗判词释其最终归宿


千古奇书《红楼梦》写尽了天下各色女子,金陵十二钗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十二个美丽女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但他们个个都是命运多舛。

在《红楼梦》第5回,有十二钗的判词,完整地归纳了她们的最终归宿。

1、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自小聪明清秀,与诗书为伴,但父母让她读书识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扶养,逐渐与宝玉相知相爱。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官道路,她蔑视功名权贵,当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

他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王夫人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2、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宝钗对宝玉是有爱憎之意的,且时有流露;对宝、黛二人的亲厚,往往表现出一种局外人的超然态度。宝钗想入宫没成而嫁给了宝玉,但是她很不幸福,因为宝玉三次出家,她在一个风花雪夜下悲伤死去。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段判词显然是合写宝钗、黛玉。两株枯木上挂着玉带、雪中埋着金簪,乃喻钗、黛最终命运使人叹、使人怜也。另外,红楼梦曲之《终身误》、《枉凝眉》中有“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一个枉自嗟呀”诸句,可知钗、黛最终结局已在其中隐约写出--“薛”埋而“林”枯!

3、贾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作为长姐,她在宝玉三四岁时,就已教他读书识字,虽为姐弟,有如母子。后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不久,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

贾家为迎接她来省亲,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该别墅之豪华富丽,连元春都觉太奢华过费了!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她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省亲时,她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这次省亲之后,元妃再无出宫的机会,后暴病而亡。

贾元春在书中出场不多,但她既是贾府的政治靠山也是封建家族制造的“金玉良缘”婚姻的支持者。她在一次赏赐礼物给众人礼物的时候,独宝玉与宝钗的相同。这就显示了宝玉择偶问题上的倾向。贾府通过这个贵妃娘娘的关系,促使了贾赦、贾珍,贾琏等人有恃无恐地进行打点进贡,太监勒索,开支日繁。也加速了这个封建家族的衰落灭亡。

“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外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此写元春,与红楼梦曲之《恨无常》合看,“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当知元春为妃实乃与亲人生离死别,为妃即已步入黄泉,恐怕还因失宠死于异乡为异鬼,故有“儿命已入黄泉,天论呵,须要退步抽身早”的临死感叹!

4、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与贾环同母,排行为贾府三小姐,是《红楼梦》故事主人公贾宝玉的庶出妹妹。她也是海棠诗社的发起者,别号蕉下客,居于大观园中的秋爽斋,为人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

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抄检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丫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的,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最后贾探春远嫁他乡。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乃叙探春虽有男儿之志却只能“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一说探春为救贾府毅然舍身远嫁藩王(和藩之昭君),故只能在梦中遥思父母兄弟和姐妹了。

5、史湘云

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她从小父母双亡,由叔父史鼎抚养,而婶婶对她并不好。在叔叔家,她一点儿也作不得主,且不时要做针线活至三更。

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没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薛宝钗的影响。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

她和宝玉也算是好朋友,在一起时,有时亲热,有时也会恼火,但她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述湘云“幼年时坎坷形状”,长大后“英豪阔大宽宏量”,奈何命途多舛,青春丧偶,漂泊何方?湘、楚泛指今湖南一带,大约指湘云后来流落楚地,据说宝玉避祸出走,在一小船中偶遇湘云,遂与湘云闲云野鹤不知所终。

6、妙玉

苏州人氏。她祖上是读书仕宦人家。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旧时迷信认为命中有灾难的人应该舍身出家做僧、道,有钱人家买穷人家子女代替出家,叫替身〉,皆不中用。只得入了空门,身体才好,故一直带发修行。父母已亡,身边带两个老嬷嬷,一个小丫头服侍。她极通文墨,极熟经典,模样又极好。十七岁时随师父到长安都修行,师父圆寂后,被贾家请入栊翠庵带发修行,但她“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她嫌脏,不要了,而给宝玉喝的茶杯却是自己日常用的绿玉斗。

宝玉生日,她特地派人送去“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的字帖。宝玉对妙玉的俗情只是偶一闪念,更多的是一种敬重之情。

宝玉对妙玉的疏远,也是情理之中的了。正值青春芳龄的妙玉,在需要朋友的年龄周围却没有一个朋友,她独守静庵,心中孤苦可知。后贾府败落,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奸污,劫持而去。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系指妙玉命运。“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的妙玉虽然孤僻,但却仍是一个令人爱怜的美貌才女。她之为尼,原为消灾,却不知灾不但未消,竟招致大灾。按脂批透露,妙玉后流落“肮脏风尘”、“白玉遭泥陷”,嫁与渡口划船的小老头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