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婚礼习俗


婚姻嫁娶,信阳俗称过“红喜事”。

封建统治时期,男女授受不亲,婚姻遵父母兄长之命,凭媒妁撮合之言。无论对相貌、性格、身体、品行如何,一旦定亲,均不得推诿,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之说。常见婚姻方式有指腹作亲、娃娃媒、童养媳与媒人说合等。男子尚可纳妾讨小。

彼时婚姻注重门当户对,生辰八字相合。双方议成,始订婚约,互换男女庚帖。届时男方制备彩礼及催嫁衣,女方则打制嫁妆。有钱人则请人看日子择吉期。贫穷人则商订于“花朝”(农历二月初五日叫“小花朝”,二月十五日叫“大花朝”)、“腊八”(农历十二月初八日)、“腊月二十四日”等传说是过去皇帝封定的好日子成亲。男方将礼物送到女家,并雇花轿迎娶,名曰“迎亲”。女方亲朋到女家送礼,俗称“添箱”。

新娘于成亲当天早饭后,身着盛装,头顶红绸巾(盖头巾)入轿,放炮吹乐。在嫁妆后面,由娘家公亲或有福者送至男家,谓之“送亲”。新郎鸣乐放鞭,以族中有福者相迎,称之“迎亲”。然后由牵娘(又叫“牵亲的”)携出新娘,搀扶共同拜天地、祖宗、父母,再夫妻对拜,称做“拜天地”。入洞房(喜房)后,新郎以彩箸为新娘去盖头巾,是为“揭盖头”。新婚夫妇并坐床沿,由妇女各以金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饮合杯酒后设宴招待亲朋来宾。

所有房间张帖喜庆对联。洞房先由儿孙满堂的妇女铺床,并在床上放置萝卜、葱头、栗子等物,象征多子多孙,夜晚酒席为喝“闹房酒”。夫妻先饮交心酒,谓之“合卺”。又称“暖房酒”。众人以吉利话嘲谑新郎新娘,谓之“闹房”。翌日清晨谒拜祖宗、公婆,并遍拜来宾、尊长。来宾、尊长酬以钱币,谓之“拜仪”。三天后,新娘娘家兄或弟带轿来接,是为“回门”。第六天,夫家用轿接回,婚礼结束。

入民国后,因受新文化的影响,城内则有受教育青年男女和开明人士子女自由结婚。新郎新娘同坐车马,遍游街巷,拣一公共场所饰作礼堂,升国旗,集齐主婚、证婚、介绍等人及来宾。新郎新娘相向三鞠躬,向主婚、证婚、介绍人三鞠躬,向来宾一鞠躬。分别致贺词、演说词。礼毕宴客。谓之“文明结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新婚姻法,信阳婚礼习俗变化颇大。指腹作亲、娃娃媒、童养媳和男子纳妾等现象已荡然无存。

市郊农村婚俗,因封建礼教和传统习俗影响尚深,一般沿用旧习。到1958年大破封建迷信,花轿被销毁。但在1962年前后又有出现,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才被彻底砸烂。现行的婚俗,多为新老结合。婚事仍以媒人撮合为主,亦有部分自相恋爱。女方由媒人或亲眷陪同到男方。男方设酒宴款待,并以钱物相赠。女方若收下表示同意;若不收表示不同意,此过程称为“看家”。如果双方同意,则定亲,此次酒席为“定亲酒”,也叫“定心酒”。亲事订后,每逢年过节,男方则邀女方到男家去过节气,临走还要给女方钱物。其他诸如“合八字”、“起媒”、“作楫儿”等繁琐事项依然沿用。确定婚娶之日,为“定日子”,又叫“递日子”。随后双双到民政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领取结婚证。届时,男方送小礼、大礼,布置新房,女方准备嫁妆。结亲日,男方所有房间张贴对联,门窗上贴红“喜喜”剪字。

女方出嫁当天早上,摆席待客,招待亲朋。亲朋馈送钱物礼品,为之添箱。上午,男家来人送礼,又称“过礼”,同时接亲。女方选亲族二人送亲。行走次序:嫁妆在前,嫁女在送亲者中间。途中不语。至男方村庄后,男方来人接嫁妆,鸣放鞭炮,前两名傧娘迎接新娘,并走在新娘前后进门。男方另着两个迎接送亲者。然后举行婚礼仪式,由值客司宣读仪程。仪程主要有: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对拜(一个时期内是拜毛泽东像),证婚人讲话,介绍人讲话,男方家长讲话,来宾自由讲话,入洞房等。共喝蜜糖茶,象征生活甜如蜜。尔后大摆宴席款待来宾。客人多送钱物,为“礼钱”。饭后送亲者与男方父母说过客套话,向新娘交过嫁妆箱柜钥匙即走。晚上举行喝闹房酒仪式。此时如果客人不多,还要在左右邻居请人来闹洞房,有“越闹越发,不闹不发”之说。席上说四言八句。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众人戏逗新郎新娘。闹洞房、压床。小孩听房。次日早上拜客,受拜者赠拜钱。婚后适时请客谢媒,补酬送礼未赴宴的亲朋。三天后新娘娘家来人接新娘回门。第一个端阳节,夫妻要到女家去,为过“新端午”。丈母娘要给女婿做一身新衣服,并买一顶新草帽。第一个春节要到女家去拜头年,称为“拜新年”。近几年农村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已发展到拖拉机、三轮车、卡车、小汽车拉嫁妆和送迎亲。

婚嫁,大部分为女到男家,亦有男到女家,称为“招坐堂女婿”,又叫“入赘”。建国前,坐堂女婿要改做女家姓,现已无需。

市区文化发达,人们思想开放。青年男女多是自由恋爱,相互交往,增进了解,感情加深,确立关系后,待条件成熟即领取结婚证,行婚礼,度蜜月。单身干部、职工多由单位领导主持举行简单婚礼。建国初,曾风行一阵新郎新娘手举镰刀斧头,穿彩戴花,领人扭秧歌游街。有家有户的多由父母操办,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规模大小。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运输工具的更新,人们对婚事的操办也逐步升级,甚至达到铺张浪费的程度。嫁妆已不需人抬,由架子车拉改为汽车运输。酒席由自办发展到在食堂、酒馆、招待所、宾馆包座。置办家俱已由简单的桌椅箱床,逐次进化为“三转(自行车、手表、缝衣机)一响(收音机)”,大立柜,高低柜,写字台,折叠椅,沙发,甚至落地扇、大彩电、收录机、洗衣机、电冰箱等几大件。

由于时代的不同,花轿已不时兴了,而送迎亲则由伴行逐次发展为自行车、吉普车、小面包、小卧车。新婚夫妇亦有趁婚假外出逛大城市,游览名胜古迹,名曰“旅游结婚”。

近几年,共青团信阳市委曾在节假日里为本市新婚男女举办集体婚礼,气氛热烈,花费精简,并请市委、市政府领导人出席讲话,号召大家勤俭节约办婚事,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加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开创了信阳婚礼的新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