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五郎是杨业老令公的第五子,名延朗,以骁勇善战著称。五台山楼观谷有一座太平兴国寺,是宋太宗在位时建的。相传,太平兴国初年,宋太宗率领杨家将等大批兵马亲征辽国晋阳。因双方势均力敌,宋军围城四十余日,也未攻破晋阳。宋太宗无法,掘开汾河大坝,水淹晋阳城,辽兵大败。宋军乘胜追击,继续北征,一直打到五台山南台附近的一座山岭上。忽然看见天空云朵中,现出文殊菩萨八臂相。宋太宗知道,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之所,菩萨化现,定是让我罢兵,使五台山百姓众生免遭涂炭之苦。于是将箭插于山岭,表示放下武器,一心向善。
宋太宗由杨业父子保驾,来到五台山行宫。他早就听说五台山白鹿庵住持睿谏法师,倡导四誓,即眼不见非法之色,耳不闻非法之声,口不道非法之语,心不想非法之事,是一位道法高深的高僧。便想亲自拜见睿谏法师。宋太宗进入白鹿庵,睿谏搬个蒲团让太宗坐下,杨业父子侍立两旁。睿谏一边与太宗讲经说法,一边瞅着太宗所带侍从。当他目光落在杨业肩下杨五郎身上时,看出他似有所动,似有所得,便记在心里。讲经完毕,宋太宗由杨业陪着回到行宫,敕令扩建白鹿庵,赐额“太平兴国寺”。杨五郎却有意留在后面,等人离开寺院,他马上返回身来,却见睿谏法师双手合十,站着笑望自己。没等五郎开口,睿谏先问道:“五将军因何去而复来?”五郎答道:“我听师傅讲经,还有些不懂处,还请师傅赐教。” 睿谏听了大喜:“善哉,将军诚慧人也,但不知将军有何见教?”
五郎略一踌躇就说:“天生众生,然后有世界。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是众生本性。若人皆弃情去欲,眼不见所见,耳不闻所闻,无喜无怒,无哀无乐,世界成何世界,生又何益?”睿谏笑了笑说:“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法者,佛法也。佛劝人为善,眼不见其所见者,不见其不善也,耳不闻其所闻者,不闻其非善也;离情去欲,离其情中所恶者;人有欲而后生恶,所以必去其欲,无欲然后心净,心净则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苦集灭道。”杨五郎呻吟一会说:“不见其不善,怎知世界有善?不见其非恶,怎知世间有恶?善恶不分,何能去恶从善?你以善待他,他以恶待你,树欲静而风不止,却该如何?”睿谏道:“佛法乃自省之道,不见非善乃劝众生自谨,若众生皆愿去恶从善,世间何恶之有?至于你你我我,恩恩怨怨,却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杨五郎听罢,似有所悟。睿谏见杨五郎有心于佛,便说:“尘世间生生死死,冲冲杀杀,不过一场戏耳,五将军日后应好自为之。”杨五郎在五台山住了数日,天天去拜见睿谏,二人越谈越投机。后来宋太宗急着下山,杨五郎也与睿谏告别辞行,睿谏便给他一个黄绸包袱,并再三叮咛:“遇到大难时,方可打开,它可以帮你摆脱困境。”并向他赠送四句偈语:“须防我中仇,谨记道中道,决心应坚固,临危莫焦躁。”不料后来辽国萧太后发兵南犯,宋辽交战金沙滩,由于潘仁美设计陷害,致使杨家将大败,七郎八虎死了四个,被俘两个,杨五郎奋力拼杀,突围到一片树林中,但也四面楚歌,十分危险。
此时,他猛然想起五台山的睿谏法师送给他的那个黄绸包袱,打开一看,便见里面放着一把剃刀、一张度牒、一顶僧帽、一套袈裟。又猛然想起睿谏师傅的偈语来,原来“我中仇是指潘仁美。”杨五郎回想起奸臣当道,潘仁美屡次陷害杨家将,心灭意冷,遂卸下战袍,头盔,自剃须发,穿上僧装,骗过层层敌兵,离应州,过代州,一路来到五台山的太平兴国寺,拜睿谏法师为师,在五台山当了和尚。
过了些时候,五郎念父亲惨死陈家谷口,将杨业令公的遗骨偷取回五台山,葬于九龙岗,建了一座六角墓塔,以便自己节日祭祀。以后,人们把这座墓塔,称为“令公塔”,成为人们凭吊杨家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