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间“抢”俗


抢,历来被人们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但地处省尾国角的潮汕地区却有着几种别开生面饶有风趣的以“抢”为主题的民俗活动。在这些民俗中,“抢”不仅不为潮汕人唾弃,而且还寄托了潮汕人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抢糖桃

揭阳元宵节前后,城里各神庙的香火特别旺盛,香烟缭绕,供桌上摆满了用芝麻、花生米制成的糖桃、糖狮……什么人都可以到供桌上抢糖桃、糖狮。不过要事先许愿,若今年诸事顺利,明年元宵就要加倍偿还。因此,供桌上的糖桃、糖狮一年比一年多,许多糖桃、糖狮没有人抢,那些剩余下来的,就由庙祝安排了。

抢老爷

每年农历正月廿二,是澄海盐鸿镇盐灶村特定的拖神吉日。拖神是盐灶村的奇特民俗,当地人称“抢老爷”,这种习俗为潮汕各地所罕见。这天中午,村民把神像捆缚在巨大的神轿上,16人抬着“老爷”在村里游行。待游至指定空旷埕时,各方壮汉齐声吆喝,争相登上轿,想把神拖下来;抬神游行的壮汉极力护神,而拖神的人则频频出击,双方各不相让,各显身手,你争我夺,甚至大打出手。最终结局是要把神像拖下来,弄得须脱脸破、脚断手折,再推下池里浸泡,至此方尽兴而归。拖神过后,再择个吉日把神像捞起,重塑金身,送回神庙,供人朝拜,享受香火。“抢老爷”这一民俗沿袭至今犹存,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围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人们骑上墙头,登上屋顶,喝彩助威。

抢炮

炮会是汕尾传统的民俗喜庆活动,富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分竞炮和抢炮两个部分。竞炮是一种类似于拍卖会的活动,主办者分别为彩炮命名,然后逐一竞标。竞炮活动之后便是抢炮。偌大的凤山妈祖文化广场设置几座高达2米多的炮台,每座炮台上面都站有燃炮工作人员,他们每点燃一枚彩炮,便有一支炮花射出。所谓炮花,就是一段七八厘米长像铅笔一样大小的竹子,上面缠上红绸。来自当地的市民聚集广场,从不同角落抢夺炮花。一声炮响之后,炮花射向空中,之后便有至少七八人挤向炮花落地点,你争我夺,场面不比橄榄球比赛中的抢球逊色。广场上,群情振奋,欢呼声、鞭炮声此起彼伏。

抢乌豆

在潮汕大部分地区,男女结婚前要先择吉日良时对婚床进行安放,谓之“安床”。安床后一个别开生面的习俗就是“抢乌豆”,即邀请亲友的小孩子(男女都有,男孩居多)坐在新床上,男方家人将炒熟的乌豆连同硬币一起向床中撒去,让小孩抢夺。乌豆象征男丁,寄托着男家早得贵子的期望。

抢鸡肉

当元宵夜游神结束后,潮汕有些乡村(如揭阳南陇村)便开始进行“抢鸡肉”的活动。人们在路边田洋上搭起一个临时简易高台,由主祭人站于高台上把一只熟鸡向台前拥挤的人群抛去。台前的人们,尤其是年满18岁以上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青年便一齐上前哄抢,以求得妻、生子。抢到鸡肉者应立即撕下一小片肉后把余下的再向空中抛去,让别人去抢,千万不可多占,传说贪心者当年会大不吉利。这样便形成了抛鸡——接鸡——撕鸡——再抛鸡的热闹场面。如今,由于社会的进步,这种“抢鸡肉”活动已不再受青睐了。

抢花生

在饶平县樟溪镇龙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的下午,在村楼寨广场上,人声喧哗,热闹非凡。男女老幼聚集于此,争先恐后地抢从灯棚上抛撒而下的花生粒。据说谁家抢的花生粒多,谁家当年就能添丁。于是一些已结婚还未得子的男子为得个好彩头,便奋不顾身地争抢起来。该乡灯棚下抢花生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了,每年,有男孩出生的人家都要炒花生上灯棚顶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掺,并按出生先后,先的坐灯棚头,慢的坐灯棚尾,大家依序散撒花生米。至今在该乡还流传着一首歌谣:“抢花生,熟掺青(潮语生的意思),年年生。”

抢石榴

在澄海区上华镇陇尾村,每逢农历正月十八,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抢石榴民俗活动。这一民俗活动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年间,程洋岗有一对新婚夫妻,耳闻龙美之抢石榴得子颇为灵验,即托其斗门的挚友代为抢石榴。农历正月十八当天,其好友果真抢了一颗石榴,但由于天色已晚,只能次日再为其送去石榴。到了第二年,斗门抢石榴者得一子,而程洋岗的夫妻却生一女。自此,那些祈求新年平安添丁的善男信女就在农历正月十八游神的路线上摆桌子供奉神像,待神像游到桌子旁边,就上前摘取石榴或榕树枝叶,以求新年如意。村里村外来抢平安者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一项大众化的民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