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杜桥镇内,庙院众多,有始建清康熙十二年(1673)的大汾东岳庙、清道光年间的塗下桥东岳庙和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的穿山独堂的善庆堂。由庙宇产生的庙会而因此多不胜数。每年正月初二的东岳庙会、初八的西岳庙会、十四夜的财神庙会,都是当地百姓以隆重仪式举行的巡神活动。
东岳庙会兴于何时,大汾老百姓也说不清楚,他们只知道是从老辈子那里传下的规矩,每逢正月初二,传统的老庙会就拉开了序幕。庙会活动丰富多彩,热闹非常,人群摩肩接踵,似水如潮。
庙会最早是一种祭祀的活动载体,是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庙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汇集和传播方向,它既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形态的集中表现,又是展示民间文化的一种形式。各种文化现象借助于庙会这个特殊“场会”而向四周辐射,起到民俗文化的传播作用。
杜桥城乡庙会中,数大汾和杜桥东岳庙会规模最大、影响深远。正月初二,杜桥庙会民间又称“迎老爷”。是日,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早早赶来,聚集在东岳庙内,烧香祈祷,以求富足、安乐的年景。八点钟光景,人们先将武元帅红面单伍候王、白而大明尊王及黑面东岳长生天齐大帝(东岳大帝),从主龛龙位上扶坐在八仙桌上,整装待发。片刻,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迎神出巡开始。大铜锣、大纛旗引路开道,“肃静”、“回避”头牌和两盏大红蹬地蟠龙灯笼列后,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全副鸾驾分列两旁,古器、令箭、令旗及鼓乐队、花鼓队紧跟队伍,最后上百名香客和重犯们手持长柱香虔诚地尾随着老爷巡行。
首先出宫的提二尊元帅爷,红面单伍候王和白面大明尊王,其后是黑面东岳长生天齐大帝。老爷均坐在四人抬的龙轿上,每尊老爷前撑华盖伞,后顶掌扇护巡,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地巡游在城乡间。
为迎接老爷巡游过境,两边民众在早已摆设好的香案桌上,燃香点烛,摆放净茶和茶谷米碟恭候。待老爷来临时,鸣鞭炮,男女老少齐朝拜,祈求保佑,风调雨顺,康泰平安。
庙会期间,夹在巡神队伍中的唱莲花、打花鼓、舞腰鼓、扭秧歌等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喜间乐见,或沿途载歌载舞,或停留在街巷和乡间村落精彩表演。庙会期间,商品特别丰富,小商小贩们在两旁摆设满小摊点:香火鞭炮、小百货、糕点、水果、洋糕、糖蔗,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每个东岳庙举行一次庙会,参与迎老爷拈香朝拜的香客、观看文艺表演及购物的顾客、游客,都有上万人次,庙会成了百艺汇集和商贸云集之所。
庙会的敬祀神佛,虽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人们的感情交流是以道德伦理的稳定机制为基础而进行的。扬善惩恶,传统的社会规范,在庙会上起到了鼓励社会树立新风尚的重要作用。另外,庙会的文化娱乐性特征体现在通过娱神达到娱人一系列的文艺活动。庙会上一系民间文艺和商品交易活动,正是春节期间老百姓物质和文化娱乐活动之一,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有益的调整,形成轻松和愉快的心境。
杜桥庙会民俗文化是椒北传统文化的渊源和基础,其充满椒北泥土芳香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可以从思想上认识它的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从中感受到劳动群众的崇高智慧和卓越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