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美溪龙灯


解放前,黟县美溪乡曾流传这样一首民谣:“郭村会、佘溪社、宏潭年、美溪灯”。说明美溪的“灯”很有特色,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一种极致,但在以表现“龙”为主体的民间文化活动中,灯从龙舞,这里还得从美溪的“龙”说起。

美溪的龙。分“游龙”和“滚龙”两种。游龙,体型庞大,头尾41节,长约百米。用竹篾扎,细棉纸糊裱,然后着之以色,绘之以游长云,罗汉云,火焰云等,舞动时内燃土烛,前有彩珠引路,锣鼓鞭炮烘托气氛。而滚龙则是将竹篾扎成龙体骨架,外包裹画有龙鳞的饰布,龙体内装上蜡烛火,当舞龙者擎举龙灯连环使用跪姿、蹲姿,左旋右摆、腾挪闪跳、上下盘旋,龙体化成一条由里到外、光彩四溢的彩练,龙灯犹如在地上翻滚,故称为“滚龙”。

美溪的灯。各式各样,如云灯,篾扎,形似云朵。白纸糊裱,红绿着色,由三十二名身着云装的少年擎举;架灯,亦名轿灯,装裱里外三层,每层都画上风景,如亭台水榭,花鸟虫鱼,双凤朝阳,鹤鹿归松等。轿中坐着童男童女。且每一乘架灯都突出一个主题意境,或桃园结义,或刘备招亲,或吕布戏刁婵,或武松打虎之类,形态各异;散灯,又名吊灯,体型相对要小,让小孩用短细竹竿挑着出阵,其模型方圆长扁不作统一规定,由农户根据各自的喜爱去确定,画工有“鱼虾、蔬菜。“鸡犬六畜”等大多用来庆祝丰收的。题字多为“清白传家、诗书万代”,“锦堂春富贵”,“九重春色醉仙祧,”“仙风吹下御炉香”,“丝纶阁下文章俊”等。另外造型别异的还有花篮、八角灯、核桃灯等。以它独特的视角和创意,其作品精致、花俏,构成动态的有深度的一方艺术殿堂。

舞龙灯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浩浩荡荡的一支龙灯队伍有上百人,十多付锣鼓上路。前面有一对麒麟引路,跟在后面是一条游龙和两条滚龙,接下来又是两乘分别坐着童男童女由人抬着走的架子灯、十二盏散灯及数名由人装扮成的蚌精、龟精、鲤鱼精等打出一路探花拳,往返人群穿梭其间,用来调节气氛烘托氛围。舞龙者身着黑大褂,头系白毛巾(据老人回忆说,那人模样像兔子)。作为这里乡间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每年都先入祠祭祖,尔后穿堂入室出入寻常百姓家,所谓“麒麟送子”即逢有那家年里娶新媳妇的,麒麟都要去的,那时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摆香案,香案上点两只蜡烛火,“送子”的仪式是通过麒麟换下这家香案上的那两支“蜡烛火”。

本村演毕,开年还要出村到外乡李姓村落去“走村”演出。清乾隆年间,美溪出龙灯至当时省会安庆。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和“百村千幢”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目前此项传统民间节目正加紧抢救和恢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