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道夯歌


久居黄河故道的人都知道,高高的河床,厚厚的床垫,貌似敦实,其实都是上游冲积下来的沙土,家里盖屋,为求根基稳固,必须要在地槽中行夯。所谓的夯,就是在一块比较方正的石礅上绑根木棍,一人把持(也有绑两根木棍,两人把持的),四边拴绳由众人拽拉,齐心合力地将石夯悬空抬起,然后狠狠砸下。打夯是重体力劳动,一般得5—6人操作,动作要协调,使劲要均匀,这就要求持夯人喊着号子,久而久之,就拖音成了夯歌。

夯歌是喜歌,主家建房,增物添人,邻居帮忙,热闹融洽,歌词自然都是些欢快诙谐的语言。我第一次听到夯歌是在下放期间,本来不足二十岁的毛头小伙,人家不会让我扯绳的,但鉴于我是东家——给知青盖房,又主动要求锻炼——难得脱胎换骨,于是应允。谁知上阵后,险些出事,主要是我不会使力,忽大忽小,把石夯拽得偏离线路,还差点砸着持夯人的脚,倒是刘二叔的夯歌把我渐渐引上正道。我隐隐约约记得有这么几句:“下放学生,悠着点呀,这样下去,太危险哪!我声高了,你使劲啊,我声低了,松口气呀……”

到后来,我关注故道文化,曾多次回到下放地点,专门找刘二叔询问夯歌的起源。他说:只知道是老辈传下来的,绝大部分都是临时现编,根据当时情况,押韵顺口就行,但有一点,必须简洁,让人听了明白,你现在让我喊出来,记不住多少了……根据他的零星回忆,我归纳夯歌的内容,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说明行夯意义,你例如:“拉起来吧,我的伙计——嗨哟!(第一句一般都长,留个准备)众哥们呀——嗨哟把绳攥呀——嗨哟打好夯呀——嗨哟好排瑊呀——嗨哟,

东家盖屋——嗨哟他喜欢呀——嗨哟咱们干活——嗨哟也坦然呀——嗨哟……”。

二,给土地爷打个招呼:行夯人都迷信,“太岁头上动土”犯忌,于是通过夯歌释放心理压力,例如:“土地爷呀——嗨哟你别怪呀——嗨哟刚才放炮——嗨哟把你敬呀——嗨哟,赶快挪窝——嗨哟一边站呀——嗨哟免得我们——嗨哟把你踹呀——嗨哟,太岁头上——嗨哟动了土呀——嗨哟要怪你就——嗨哟怪房主呀——嗨哟……”。

夯歌,各地都有,但黄河故道上的夯歌,除了要给土地爷打个招呼外,还要给龙王爷打招呼,你例如,夯下的土越砸越泡,一遍两遍不起作用,持夯人就明白龙王爷怪罪了,抛片鱼鳞在那里挡住,于是高声唱道:“东海龙王——嗨哟,离得远呀——嗨哟,鳞片松了——嗨哟,不怪咱呀——嗨哟,东家你要——嗨哟,拿瓶酒呀——嗨哟,洒在槽里——嗨哟,它就走喽——嗨哟……”

三,指挥打夯,协调动作,这在夯歌的比例中,占有很大成分,也的确实用。例如:“东南角呀——嗨哟你偷懒呀——嗨哟看看这夯——嗨哟有点偏呀——嗨哟,西北角呀——嗨哟少用点劲——嗨哟留出一点——嗨哟给弟妹呀——嗨哟……”。

第四,就是娱乐型荤段子,没什么意义,一些老手凑在一起,夯眼的排列顺序,大都熟悉,哪里该轻,哪里该重又都明白,不需持夯人用夯歌交待,于是就设法热闹,省的在烈日下烦躁,例如:“叫小二呀——嗨哟不要躁呀——嗨哟晚上回家——嗨哟你再躁呀——嗨哟,先蹭嘴唇——嗨哟再蹭身呀——嗨哟老婆脚丫——嗨哟,任你啃呀——嗨哟……”。

夯歌,实际就是劳动号子,特别是在旷袤的黄河故道上,老是重复某一个动作,自然而然地就要哼出节奏,舒展内心闷气,持夯人通过随时填词的方式,逗起大家的兴趣,引导大家动作一致,即保证了安全生产,又缓解了心身疲劳,还传播了劳动文化,可谓一举数得。只可惜,现在都是机械行夯,“哐!哐!”的巨大声响,替代了浑厚有力的夯歌,再过几年,夯歌会彻底消失,只有在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也许能找到一页有关它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