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州祝寿民俗 偷来寿碗好吉祥


寿衣,寿材,过冥寿

旧时,在合肥寿俗中,还有做“寿衣”、“寿材”,过“冥寿”等特殊风俗。

每当老人到了知命之年(五十岁)或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子女便为父母制作寿衣,即老人百年以后所穿的老衣。寿衣一般以棉、麻布为主,忌用绸、缎。

做寿材,俗称“做老房子”。老人到知命之年后,子女便为父母做“寿材”。一般选在闰月,民间认为,三年一闰,由余日积累而成,可以延年益寿,俗谓“闰年闰月一百岁”。

合肥民间俗信“寿材”,谓老人寿终正寝、享福尽寿之意。故寿材又戏称为“嫁妆”。因此故,合肥民间有许多家庭,常在老人进入暮年(多在七十俗称古稀之年)之后,即提前做寿材,此俗一是表达对老人的孝心,让老人对后事放心,二是谓此可“冲喜”,得保老人安然无恙,免灾长寿。

做冥寿,是一种特殊的风俗,在民间已逐渐消失。也叫做阴寿,指祖先亡故以后,每逢整十,子孙设神像或神位于堂中,对之行礼,设坛延僧,诵经礼忏,以此表示后人的孝念。冥寿亲戚朋友有送纸扎绽者,也有登堂拜祝的。

添寿与借寿

人们相信行善积德延年益寿。扶贫济弱、修桥补路都是善举,可以积德。不过,这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就产生了可以积寿、增寿的象征性行为,诸如诵经礼忏、烧香祷告,庙观施舍,放生,抄写经卷等。甚至还有“添寿”之举——旧时不少地方年过五六十的人都有寿米缸,平时总要在缸中放上几斤米,不能断,表示延年益寿。每年尝新节,即新米上市,儿女们要选上好的白米,倒入缸中“添寿”,亦称“养缸”。缸里面的米平时不能动,只有做寿时才能舀一些出来煮干饭,敬给老人,表示儿女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合肥民间信仰认为,寿命在天,寿数有定,该活多大年纪就能活多大年纪。因此,寿数就像个人财产一样可以出借、转让。“借寿”礼俗就建立在这种信念的基础上。凡家人有病,医治无效,深知没有活命可能的时候,人们便认为此人寿到,只能借寿给他,以求延寿。出借寿数的多是病人的子女或亲戚至友,并且必须自觉自愿,否则不会灵验。借寿时,出借寿数者要斋戒沐浴,虔诚拜祷,祈求老天爷允许借寿。如果病人出乎意料地转危为安,人们就认为老天已经准许借寿,因此要焚香许愿,答谢苍天。假如病人一命归天,出借寿数的人也要烧香祷告,取消前言,以免冥府阴司的阎罗判官阴差阳错,把出借人的寿数误判给了别人。

但此俗信在合肥民间并不多见,只有极少数富裕人家担心“断后”而为之。

沾点老寿星的福气

合肥有些地方有偷“寿碗”、讨“寿碗”或赠“寿碗”的习俗。有些讨寿者喝得酩酊大醉时,就将寿碗装进衣袋,或大抢出手,不仅拿寿碗,而且拿碟盏,此举主家并不责怪,反认为“有福有寿”。有的人宴后向主人讨要寿碗,也有主人主动赠庆寿者“寿碗”一对,使受赠者沾老寿星之福,俗说有“延年益寿”之兆。

近年来,又兴起一种团体寿,即把祝寿活动与祝寿者从事社会活动、教学活动和学术活动多少周年结合起来。祝寿的对象大都是德高望重、事业成就卓著的名人、学者,或名望颇高的长者。这样的活动一般由一个单位,或几个单位联合举办,向有关人士发出邀请。如果被祝寿者,知名度较低,则发个人请柬,如果知名度高,则利用新闻媒介发布祝寿消息。这样的祝寿活动,一般只设茶点招待,甚至只有清茶一杯。

在团体寿中要致“祝寿辞”,祝寿辞多种多样,有用散文体写的热情洋溢、歌功颂德的词文;有用韵文形式写出的诗词、联语;还有口语式的拜寿辞和口头颂词等,其内容大都是对寿者业绩进行叙述和赞扬,同时表示良好的祝愿。

由此可见,寿诞礼俗以民族传统习俗的形式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习俗之中,依然流行,只是,今日之寿俗又添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意义。

知识链接

与寿诞礼仪相关的另外两个话题是年龄称谓和长寿象征物,它们都对帮助理解、施行寿诞礼仪有一定的作用。

年龄称谓就称呼的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概称和特称。概称是概略性的称呼,比如秩,一秩等于10岁,60岁以外叫“开七秩”,这就是年龄的概称了。与此同一系列的还有开八秩、开九轶等。

人的长幼外部特征比较清晰地体现在容颜和鬓发上,故而有从颜、发出发而创作的年龄称谓。这种称谓也是概括性的。以颜为基准的有“朱颜”,指少年;“童颜”也指少年。以鬓发为基准创造的概称有:留头,指女童的年龄,因为孩子小时候剃头,稍大才蓄发,所以有留头;总角,指儿童的年龄,即指把散乱的头发扎成两股留起来。

除容颜、鬓发之外,牙齿也是年龄识别标志。年龄的“龄”本身就与牙齿有关。此外,龆、龀,都指儿童换牙,引申指儿童、儿童的年龄,《列子·汤问》就说:“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特指称谓是特定的年龄称谓,它大多来自古代诗文、典籍,比如:

弱冠——指20岁、成年。

壮——指30岁,《礼记》说:“三十曰壮。”

而立——指30岁,源自《论语·为政》:“子日: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不惑——指40岁。

艾——指50岁,《礼记》说:“五十曰艾。”

花甲——由干支纪年法而来,指60岁。又称“花甲子”。

古稀——也写作“古希”。杜甫《曲江》诗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耆、耄——指60岁、80~90岁,《礼记》说:“六十曰耆……八十九十曰耄。”

期:指百岁。语出《礼记》;陈皓解释说:百岁是人寿的大限,也是人们的期望所在,所以100岁叫期。

以上所述年龄称谓都被广泛地运用着。寿联、寿幛一类文字性的物品自不必说,就是图画,也多涉及到这方面。有关贺寿、祝寿的图画,除了文字以外,更多的是描绘长寿的象征物。长寿象征物多取自自然物,其取用的途径或者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有绵长的寿命,如龟鹤松柏,乃至泰山、寿石;有的固为它们是传说中可以使人长寿的物品,如桃子、灵芝、枸杞、菊花等;有的则仅仅是利用某物名称的字音、谐音取意,如常青藤、常春花、绶带鸟、猫、蝴蝶等。这些象征物被以图画的方式组合、结构,就形成了祝福长寿的吉祥图案,诸如:“五福捧寿”,画五只蝙蝠围绕寿字;“杞、菊延年”,画菊和枸杞,“芝仙祝寿”,画灵芝、水仙、竹和寿石;“龟鹤齐龄”,画龟、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