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徽俗品绩溪


“绩溪有三绝:山青又水洁,纯朴好民风,桃花源无别。”这是我国现代诗歌史上著名诗人汪静之先生歌咏绩溪的著名诗篇。绩溪到底有哪些民风民俗值得我们亲近、玩味和研究的呢?

古老的徽州处在万山当中,绩溪势居“宣歙之脊”。山限壤隔,民不染他俗,古风美俗犹存。生活中,女人尤称能俭,乐蓄积,多为贤内助。山谷民,衣冠至百年不变。其饮食、居住和礼节凸显浓郁的徽州地方特色。

绩溪人的饮食

绩溪人喜粗茶淡饭,乐于省主待客,过日子讲究“长长水,细细流”。注重礼尚往来,有“七碗来,八碗去”之俗。文化人,注重节气,信奉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让绩溪人的饮食充满了文化品位,使绩溪的食文化名扬四海。

家常便饭

绩溪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民间日常主食大米,辅以面食和玉米杂粮。喜欢家园所出的新鲜蔬菜。寻常人家,一日三顿,一粥两饭或一顿面食。绩溪境内仅二都(今板桥、校头附近)田多大米优,那里的老百姓一天三顿都吃干饭。

农家闲时多两稀一干,或早餐煮粥潦饭或稀粥,殷实人家粥中煮鸡蛋叫粥窝鸡子。中饭一顿干饭,晚上菜泡饭、冷饭汤或稀饭,山民以食玉米粉为主,辅以山芋、萝卜、魔芋、葛根等。农忙3顿干饭,雇工匠给匠人加下昼餐,供以面食、粉馃。

绩溪人日常所食用的素菜有青菜、萝卜、豆腐、腌渍菜及瓜果豆茎等蔬菜;荤素搭配的菜肴有油豆腐烧猪肉、萝卜焐牛肉、冬瓜烧鱼、栗子烧鸡、干笋焐猪肉等。冬季,家家腌渍菜,做辣椒酱、生面酱、豆瓣酱,熬酱油。腊月,多数人家杀猪宰羊,并有腌腊肉、腌火腿、腌鱼之俗。春天里,可以尝到鲜嫩无比的山间竹笋。笋的种类繁多,老百姓家种的有毛竹笋、燕竹笋、雷竹笋、江南笋、孵鸡笋;野生的有水笋、木笋、老笋、苦笋、青笋、金笋、麦黄笋、扫帚毛笋等等。其中苗笋、燕竹笋和水竹笋为笋中佳品,老百姓除自食或出售鲜笋外,还将它们腌制、烘干加工成绿笋干,以便保存。绩溪民谣有“逍遥茶,大障笋,荆州山核伏岭饼。”意思是说大障山所出产的笋比绩溪其他地方的笋品质更加优秀。笋有多种吃法,干笋炒肉丝、干笋炒粉丝,主料均为燕笋丝;绩溪农家的炒山芋粉丝,配料除了肉丝和豆腐干丝,还有笋丝;鲜笋烧腊肉,也是农家常做的时令土菜;还有燕笋炖猪手,用新鲜的燕竹笋与腌制过的猪手,置于陶钵内以文火慢炖,加入冬菇,更为鲜美。绩溪妇女大多会做笋焖饭,主料为新鲜的燕竹笋或水竹笋,与腊肉片或新鲜猪肉片同炒后,加入大米和适量的糯米做饭,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春天,绩溪城乡的田间地头、山脚道旁、河边溪畔,到处长满了可食的野菜和食用菌。“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说的就是春暖花开时节,可采摘的有绵绵春、荠菜、喜喜菜、马兰头、野水芹菜、蕨菜、小蒜苗、野百合、香椿芽、苦斋菜、紫苏、地衣、天雷菇、鸡肉菇、针针菇、茶树菇、凤尾菇等等,品种繁多,风味各异,既丰富村民的餐食,又利于保健。

春夏之交,绿肥红瘦。绩溪风俗是“吃了交夏馃,天晴落雨没得坐”。这时,家园里的各种蔬菜瓜果连续登场,具有浓郁绩溪地方特色的包、馃、菜焖饭,更是从这家香到那家。绩溪的面点食品很丰富,小满过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包做馃,按馅分有南瓜包、冬瓜包、黄瓜包、豆腐包、苋菜包、菠菜包、角豆包、笋包、豆沙包、猪肉包、牛肉包、麂肉包、韭菜包、茄子包等等;按形状分,大的称包,小者叫点心。馃,绩溪有水煮、焖、烤、蒸之别。有米粉加工而成的馃囝、灶馃、寿桃馃。其中焖馃是用老南瓜切成小方块,与米粉和水做成汤圆般大小的馃囝共焖而成。这种南瓜焖馃香甜可口,老少皆宜。烤成的馃,在绩溪城乡叫拓(tà)馃,是以面粉做成。做拓馃一是耗面粉,二是费油多,民间有“一餐拓馃三餐面”之说。拓馃的馅料分水馅和干馅,水馅的用时令蔬菜做的萝卜拓馃、苋菜拓馃、角豆拓馃、刀豆拓馃、青菜拓馃、茄子拓馃、笋拓馃、南瓜拓馃、韭菜拓馃;干馅的有用干菜做的萝卜丝拓馃、豆黄拓馃、香椿拓馃、雪里蕻拓馃;还有渍菜拓馃、芝麻糖拓馃、豆腐拓馃和不包馅料的干白拓馃。从拓馃包裹的材料分,绩溪又有面粉拓馃、玉米粉拓馃、米粉拓馃之别。

绩溪民间日常食用的还有蒸馃,如同蒸包,因粉料、馅料和节令不同而显多样性特点。按时令习俗分,有接灶馃、清明馃、交夏馃、谢灶馃、寿桃馃、白虎馃等等;按粉料分有小米粉馃、糯米粉馃、小麦面粉馃和玉米面粉馃;按馅料区别,有荤馃、素馃、干白馃等。

菜焖饭也是绩溪人常做的饭食,除了前面介绍的笋焖饭以外,绩溪还有角豆焖饭、刀豆焖饭、南瓜焖饭、蚕豆焖饭、豌豆焖饭、芋头焖饭、蕃芋焖饭、板栗焖饭等等。

茶点副食

腊月,绩溪民间原先家家做麻糖、串糖枝、炸面脆,炒花生和葵花子、南瓜子等。麻糖有冻米、炖谷米、谷花3种。殷实人家还做如意糖和花生芝麻糖。上个世纪80年代,花样增多,有麻片、饼干、蛋卷、糖枣等。春节期间以此奉客和饷邻里孩童。春节后,农民野外劳作常以麻糖充饥。进入二十一世纪,麻糖已不再家家户户都做,时鲜水果、外来包装和质量上乘的食品走入绩溪城乡,绩溪传统的茶食面临新的考验。绩溪人有了更多的现代文明,传统茶食成为一种怀旧时尚。传统著名糕点有盖头饼(空壳饼)、如意糖、短糖、糖饼、玉条、寸金糖、角豆糖、茭切片、雪枣、麻酥糖、芙蓉糕、云片糕、绿豆糕、百子糕、月饼等。其中以盖头饼,即空壳饼较为独特。伏岭地方特产——伏岭饼,指的就是空壳饼,简称壳饼,曾叫响绩溪徽岭南北,其德艺双馨的糕点师在民间已十分珍贵难得一见了。

民筵家宴

婚丧喜庆必摆酒席。绩溪约定俗成的宴席规制是,县城一带以六大盘(六大菜)、七碗四点四(七大菜、四点心、四热炒)居多,岭南农村多为九碗六(九大菜、六冷盘)或十碗八(十大菜、八冷盘)。并有上台鸡下台鱼的上席次序,酒窖包、焖粉是宴席中必有的两道主食,瓜籽、花生是冷盘中必上的干果。

岭北农村冬季酒席为“一品锅”,即将初制的半成品菜肴,分层盛入双耳铁锅,置于在户外院子或巷中一字排开的省柴灶或煤炉上,文火慢烧2至3小时即成。普通一品锅统称为“火龙锅”,底层盛腌渍菜或萝卜丝、干角豆,上盛鸡、鱼、肉、圆子,顶盖油豆腐包(每人4只)。高等一品锅雅称“三鲜锅”,香菇、木耳、冬笋及全鸡垫底,鸡蛋12枚(闰年13枚),上分层盛蹄膀、荷包蛋或鸭子夹16个,肉圆48个,油豆腐包32只,全鱼顶盖。寓意为鸡为凤在地(锅底),鱼为龙在天(锅面),肉圆为星宿,美其名曰“龙凤呈祥满天星”、“龙腾凤舞满天星”,表示隆重客气、如意吉祥。

席次安排

建国前男女分开设席,或分堂、分桌开宴。今岭北一般男席在晚上,结婚待新娘女席多在中午,因男席时间长,女席少吃酒,帮忙的妇女们可以协助东家将“一品锅”多次加热加菜。建国后演变为男女同宴、混合入座,体现男女平等。但首席和次席仍分男女宾。结婚,娘舅首席首位,娘舅母次席首位,姑、姨次之。寿庆,做寿者首席单座。丧事,抬重者(棺)首席,舅或娘门客次之。绩溪荆州殊异,丧事甥坐次席首位。建房起屋,砖、木、石工匠师傅坐首席和次席,因为砖匠盖脊瓦最高,所以往往工匠中以德高望重、手艺出众的砖匠坐首席首位,朋友次之,亲戚再次。席间主人逐桌敬酒、烟。开宴前半小时,东家放3次爆竹,第一次放一个,第二次放两个,第三次放三个,谓之“催席”;席前,东家的接客者还要手拿接客单,挨门挨户对照单子上门接客,重要的客人东家要亲自上门邀请,以示尊重或礼数到位;宴罢,放3个爆竹表示“散席”,主人站到自家大门口送客,说些道谢、谦虚、挽留、再会之类的好话、客套话,客人回敬感谢言辞。

绩溪人的居住

“日图三餐,夜图一宿”。在讲究饮食的同时,对居住也特别重视。从这句民谚中,可知绩溪人对居住习俗的重视程度。笔者试图从绩溪人居住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宏观和微观、阳宅和阴基等方面去记述绩溪人的居住习俗。

一、绩溪人居讲究大、小环境

绩溪地处中国江南,是古代徽州六县之一,毗邻浙江,位于安徽省的东南部,从历史地理学看,它是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绩溪境内,基本由三大板块构成,有三条主要山脉:大会山、徽岭和大障山;三条主要溪流:大源河、扬之河和登源河;山水相隔构成三个主要盆地:庐昆常盆地、华阳盆地和伏岭盆地。绩溪历史上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山多田少,境内溪流交织,没有客水,西南流向的三条主要河流于临溪汇合注入下游新安江,东北流向的徽水河、戈溪河、金沙河等注入长江。对此,有人用唐代诗人的一首诗予以形容:“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绩溪人就如溪涧之水,最终需要从绿色文明走向蓝色文明。

绩溪山环水绕的清幽环境,造就了绩溪居民喜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内部空间。正如古代徽州其它五县一样,绩溪人的居住习俗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正统文化。从古代地理学(堪舆学)、现代地名学考察,得知绩溪与“小桥流水”注重水源的地名特多,如以溪冠名的有临溪、扬溪、徽溪(翚溪)、大溪、下溪、卓溪、戈溪、郎家溪等,其它与水源有关的有板桥、关音桥、38号桥、杨柳村桥、新桥、虹溪桥、和尚桥、梧村桥、茭塘、江村环、上游、洪上塘、古塘、镜塘、青山塘、呈华塘、塘塝上、泉塘、泉水塘、大塘头、塘塍、莲花塘、黄泥塘、塘冲、水村、湖村、湖里、湖川、浒里、大源、川源、王家源、章家源、上源、茶源、水救、水浪头、高枧、方家湾、章家湾、龙朝湾、龙潭、清潭下、潭村、杨滩、瀛洲等等。另外,以坑、坞、降、坦、坎、岱、头、上、岭、坪等命名的村也不少。同样,以“枯藤老树昏鸦”命名的村落很多,以树名者有松树岭、竹里、梅土干、苦竹土干、冬青岭、竹棵下、树林下、桐坑、竹山、梧村、槠树下、杨树坑、榧树坑、柏树坑、板树坑、枫树坞、桦树岭、樟坑、杨林、杨村、柳村、杨柳村桥、择树下、梨川、半茶、杨树坑、梓棚、梧村桥等;以藤蔓花草命名的有蒲藤坑、蒲川、莲花塘、黄茅培、花根、莲坑、荷花坪、龙须、叶村等;以鸟命名的有百鸟、孔雀坑、老鸦坞、燕窝、喜鹊坞等。绩溪人信佛敬神,这类地名有小九华、大庙汪村、庙头山、寺后、中王、逍遥、隐张坑、龙须山、隐张山、七姑山、观音桥、慈姑岭、仙人塝(仙川)、丈尺山、灵山下、孔灵、朱显、快活林、高仙坦等。从中原历次大迁徙来绩溪者,基本沿袭了聚族而居的传统习俗,不少地方以姓冠村,如冯村、石家、胡家、李家、潘家、朱家、宋家、鲍家、余村、高村、周家邨、耿家、程家、戴家坦、吕家碓、吴家坑、郎家溪、耿川、江村环、章家湾、许村、方村、王庄、章家、葛里等。也有许多村庄虽未以姓冠村,但却是举村世居一姓的。

绩溪人血脉里流淌的是正统中原文明。他们相信图腾崇拜,把龙奉为无所不能、庇护生民的东西,所以,绩溪人在选择居住地时,特别注意该地的龙脉,即山脉走向、水源、水口和风向,注重大小村庄的小地理环境,依山傍水、背风朝阳、如封似闭、聚财敛气、进退自如、视眼开阔者多被认为是吉地。每当走进一个古村落,人们都会发现:这里有来龙山,有常流水,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这里山林植被保护良好,夹岸良田井然有序,农耕社会一片安祥;这里古木参天,祠宇耸立,民居鳞次栉比,青石板路曲径通幽;这里村民和睦相处,敬奉祖先,耕读传世,儒而好贾,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如绩溪上庄村,胡适先生喜欢用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来赞美它。其紧临的余村,当代诗人汪静之思考了68年,最后用“三面青山展画景,一条绿水奏琴音。山明水秀清幽境,陶我天真童稚心”来歌颂它。清代诗人黄少谷赞叹冯村是“浅绿深红透碧空,繁华妆点费天工,落花啼鸟村庄接,曲水流觞节物同;柳岸沙平闲牧竖,桑阴社散醉田翁,春城最有春光好,一路香生麦陇风。”1993年秋,全国古名城建筑保护专家郑孝燮先生考察冯村后作诗礼赞:“云横苍岭艳冯村,曲岸水街白屋群。秀色天成凝固乐,尽游烟雨也销魂。”如果你打开绩溪一部部村志或是宗谱、县志,就会发现,自古迄今,唐宋以后歌咏绩溪古村落的华丽诗篇实在不可胜数。绩溪古村落可以入诗,可以入画,它钟灵,它毓秀,任人感悟,任人神往。

二、绩溪人居崇向宏、微理念

绩溪人居住崇向宏观气势和微观效果。民居建筑既遵循朝廷的“营造法式”,又恪守徽派建筑的特有规制。绩溪民居都打上了各个时代的历史烙印,如冯村的仪宾第、刺史第、州牧第、旌封第、登科第、接官第。

绩溪人继承了早先居民的居住习俗,即杆栏式建筑风格,它从居巢而宿演变而来。目前,从形式上观察这种居住习俗,似乎只能从部分深山居民为猪牛而设的圈子和看守自家竹林、瓜果、防火瞭望的一些棚子、亭阁见其一斑了。当然,这已是原始的居室痕迹了。而今,当你走进绩溪,凝视村居的细微之处,你会感受到,绩溪人对于居所是情有独钟的,那就是拥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即拥有自己单独的门户,从此,潜心经营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为方便自己的生活、生产而不断修饰、改造,至而达到建设理想家园的目的。

领悟绩溪人的居住风俗,可以观察的一个角度是,绩溪人最重宗祠建筑,因为宗祠是一个同姓家族心目中最神圣的朝拜场所,离开了它,一定是背叛了自己的宗族,为自己同姓同族同胞所不齿。宗祠或支祠是一姓家族的精神之都。绩溪县是一个宗祠之乡,目前,尚保留规格和建制完整的各姓宗祠遍布城乡,是绩溪人珍惜祖业、世守祖业、崇拜祖先的精神乐园。宗祠或支祠、分祠、老屋,是一个村庄一个姓别同宗最具豪华的建筑,它是宗族同仁议事、祭祀、庆典的首选场所。因此,宗祠选址、建筑、寓意,丝毫不能含糊。

从地理历史角度考虑,宗祠大都座北朝南,神合子午线和磁场规律,是一个同姓家族企盼后世子孙兴旺发达的主旋律。旧时,几乎不存在没有宗祠、支祠、分祠或老屋的家族。
绩溪民居在村庄、宗祠大背景、大环境影响之下,逐渐发挥各自家庭内部空间、环境的物质、文化、政治的感想、感悟和教化功能。

过去,绩溪人信奉几代同堂的居住方式。现在,提倡独立自主,小家庭纷纷建立,其比例也大大提高。

由于绩溪境内长年主导风向为东北,故居宅座向朝南居多,一般为二层楼房,平房和二层以上楼房偶见。三开间两过厢,两边卧房,当中堂前,堂下为天井、明堂。堂前是亲友聚会和待客的地方。东厢父母卧房,西厢子媳卧房。绩溪岭北人家楼上一般不住人,岭南一般住孙辈孩童,或作客房。大户人家通转楼,有上、下堂或前、后进,“一脊翻两堂”、“五间三献”(明五间,暗三间)。中等以上户家,居住较宽敞,房内置1—2卧铺,未成年子女与父母或祖父母住同房。20世纪70年代后,多以水泥、钢筋建造,缩小厅堂,扩大卧房,求美观,重采光、通风,设小院,筑走廊和阳台。

其摆设为堂前照壁挂对联字画,壁下置条桌、交椅、八仙桌。富有人家堂前中间增置圆桌、方凳。中等人家堂前中间或一侧增置方桌、长板凳。条桌上摆香炉、烛台、帽筒、花瓶和自鸣钟。明清迄民国时期,堂中还供祖宗牌位,两侧照壁挂字画条幅,壁下置茶几、交椅。卧房多置屉桌、衣橱、椅、凳和月宫床。20世纪70年代后,家具式样更新,时兴五斗橱、大衣橱、写字台、高低床、床头柜、靠椅,或组合家具。厅堂仍多置条桌和八仙桌。城镇人家多置有沙发、藤椅、书桌、书橱、食品橱。20世纪90年代后,绩溪城乡富户堂前增置电视及电视柜、电脑及电脑操作台、电冰箱、茶几、音响设备、麻将桌。堂前面积宽敞,更适合聚会与娱乐。

其用具一般与江南各地基本相同。县内特有:妇女做针线活用的黹筐、鞋盖,盛礼用的手提篮,装麻糖用的麻糖盖,焙制茶、笋、菜用的焙篼,取暖用的火熥,给幼孩站立的蹬桶等。嫁妆当中手提篮和火熥,制作精美,堪称工艺品。今除火熥、焙篼外,普遍更新为新式用具。

三、绩溪人居注重阳、阴宅基

绩溪旧有“一代做屋、三代装修”之俗。在过去的年代里,勤劳刻苦的绩溪人,平时生活极尽节俭之能事。绩溪人说,“会做不如会省,会省不如会检点”。绩溪人对自己的家底一清二楚,所以,在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同时,对生活向来以低调平淡处之,唯独对两件事极其重视,那就是阳宅和阴基的择建。

相对阴基而言,绩溪之俗一般称自己的住宅为阳宅,都希望自己得到“上有片瓦,下有寸土”,俗称有个阳笠顶,不情愿自己成为一个“鸡无舍鸭无窝”的人,认为房子是其它生活条件不可比拟的东西。比如在男女谈婚论嫁之时,亲家就十分关切对方的住房条件,叫做“亲家婆,看屋宇”。看过屋宇后,再作决定是否同意亲事。作为过来人,深知“起三更,摸半夜”是非常不容易的,嫁女要嫁个有屋的人家也就可以理解了。同样,作为男方,婚前有屋也是一个谈婚论嫁的重要条件。如果一户居民盖新房子,一家人平时省吃俭用积等下来的钱全部贴上去后,还要举全家之力,甚至举一个大家庭之力,建起这三间房子。

绩溪人除了重视择基、朝向,规避某些禁忌外,又都讲究“脚手”。除有堂屋、房间外,猪圈、厕所、院落、柴房、灰堂、甚至水井一概不能少,这些附属建筑将给其生活、生产带来极大方便。

不可思议的是,就象对待阳宅一样,绩溪人尤其重视阴基的营建。从中国历史考察,这是中国自古以来,帝王将相崇拜信奉风水习俗的传承。从地方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旧社会的《府志》、《县志》、《宗谱》、《家乘》、《纸角谱》都记载了这一地区先民的坟墓地址、坟墓主人、坟墓图形等信息,一些地方还记录了一个时代之人建立“义冢”等善举行为,一段时期内,甚至出现一些佃户为家属丧葬营墓而卖身为奴的现象。1917年冬,胡适先生回到故乡绩溪上庄村举行大婚仪式,婚后携友人特地游览吊凭了采薇子墓,留下了“苦竹遮荒冢,残碑认故臣。千年亡虏日,几个采薇人”的美妙诗篇。绩溪人建阴宅,自然也要先请地理先生看风水,定下阴基后,择吉日时辰动工,先开穴,再砌墙转椁,上以石灰黄泥盖顶,前以坝手、栏泥、拜台、内外五件封筑,上有坟顶立碑,下砌坟堂围栏。绩溪人除了清明节一定要上坟扫墓外,在冬至修缮坟墓、过年上坟和结婚上坟认祖也是约定俗成的习俗。所以,在古人眼里,就有了绩溪这个地方“千载之谱,丝毫不紊;千年之冢,不动一抔……”的记述。绩溪人重视阴宅建筑自有观念形态和物质条件等方面之因。一是中华传统正宗文化的传承,即帝王将相、富商硕儒重视阴宅的影响或效应。二是绩溪这块宝地,历史上少战乱,多聚居,宗族势力顽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绩溪人相信注重阴宅,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安康发达,哪怕花费巨额资金也在所不惜;三是绩溪这个地方营建阴宅的条件很多,资源丰富,如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都很优美,所以找块百年之后安身的风水宝地太多。四是绩溪盛产杉木、木炭、花岗岩、烧砖、石灰、河砂,而且会结椁的工匠和会看风水的地师也很多,所以,只要营建阴宅的东家主意一定,阴宅不久就可大功告成。

走进绩溪,了解和熟悉绩溪,就会明白这样一种风俗,绩溪人一生看重两幢房屋,一幢是生时的阳宅——楼房,一幢是逝后的阴宅——坟墓。他们认为世上居所是暂时的旅店,世下坟墓才是永久的故乡。

绩溪人的礼节

绩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绩溪人继承和发扬了中原文明,其礼貌节数多有地方特点,如称谓、礼式、茶礼、贺礼、奠礼等,细细品味,文化情调颇为厚重。

称谓

称谓多与长江中下游同。民间古传乡俗称呼,迄今仍沿用。对本籍、同宗、同学或亲戚官员按辈分称谓,除正规场合外不称官职。对同辈、晚辈多直呼其名或昵称,以示平辈和亲近,要是连名带姓一起叫,就显得严疏。妇女对婆家亲戚、女婿对岳家亲戚,以晚辈身份称呼,表示谦恭。现时,男女平等意识加强,妻子喊公婆和女婿叫岳父母都改为爸妈,其亲戚夫妻一样称呼。妻子称丈夫的兄、弟、姐、妹为伯、叔、姑,对其配偶称妈、婶、姑夫。孙辈称祖父、母为朝、婺,曾祖父、母为太朝、太婺。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有子女呼父、母名字者。背地称他人夫、妻为老倌、老妪,称妾为细(小)老妪。夫妻当面互呼其名。背称他人后妻为填房(续弦),称新婚女子为新人。称童养媳为细新妇,1951年后,因童养媳制度废止,故也逐渐消失了这种称呼。继父、继母称买(晚)爹或叔叔、买(晚)娘或姨。奶娘称妹姨或妹娘,对其丈夫称妹爹。对女仆称婢妾或丫头,男仆称为作活,民国间称长工。建国后废除佃仆制度,无此称。对未婚男青年统称小倌,商店学徒亦如是称。对未婚女青年称女家或姑娘。小孩对老人称公、婆或娘娘。

礼式

绩溪历来敬神、祭祖、丧葬敬香施跪拜礼,有单腿或双腿跪地,分一跪三拜、三跪九拜和四跪八拜三种。清代,百姓见官吏或下级见上级施单腿跪拜礼。民国时期,新女婿上门接亲、向长老拜寿,均双跪八拜。五四运动后,公职人员、知识分子、学生渐改为行鞠躬礼,平辈相见拱手作揖或握手。向长者作揖时,侍立其侧,俯首躬身,表示尊敬。

建国后,风行点头招呼,握手或躬身。清明扫墓、死人入殓出殡、寺庙拜佛,仍多跪拜或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