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80后渐渐成为新爸爸妈妈的主力军。说起0~1岁宝宝庆生的一些生日习俗,估计很多80后的新爸爸妈妈们仅限于知道满月、百日、周岁这三个纪念日了。而说起这些纪念日,有何讲究,新爸爸妈妈们更多的是面面相觑。家中有小宝宝的家庭,常会听到长辈叮咛,习俗规定应该要这样,不可以那样,弄得新爸爸妈妈们也是云里雾里。宝宝一出生到满周岁都有哪些习俗?绵延至今,这些习俗仍旧有它的影响力,究竟有无根据呢?让我们一起来揭秘宝宝0~1岁的那些趣味习俗。
1、诞生
宝宝诞生之后,父母要向亲朋好友报喜,家里人要煮红鸡蛋分送亲朋好友,通常生男孩送单数,生女孩送双数,这是因为单数属阳,双数属阴。
2、洗三(宝宝出生3天)
“洗三”是中国古代诞生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仪式。宝宝出生后第三天,要给婴儿洗澡,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儿”。“洗三”一是为了洗涤污秽,消灾消难;二是祈祷求福,图个吉利。
3、做胆
一些地方在宝宝出生后第三天有做胆的习俗。宝宝出生后第三天,会请产婆来替宝宝洗身换新衣。洗澡水要放桂花心、柑叶、龙眼和小石头一同煮沸。民间有一种说法,放石头的用意是做胆,胆大如石。待日后小孩长大,胆子才不会太小。所以洗澡时要在婴儿的胸脯轻拍三下,让婴儿长大有胆识。
做胆一般只用于男孩,女孩则不做胆,将来丈夫也不会被管束。另外一方面,女孩子不做胆也有重男轻女的成分,认为女孩子的命比较贱,不用做胆也可以养活。
4、满月
传统观念
宝宝出生满一个月的时候要举行满月礼。这是宝宝出生以来最隆重的一次礼仪活动。满月礼是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之一,自唐代以来民间就有为新生儿做满月的习俗。
宝宝外婆家要准备“头尾贺礼”,即婴儿从头到脚所需穿戴的衣物,包括鞋袜等。亲友多半送衣物、饰物及红包等礼品,俗称“送庚”。满月这天还要为婴儿剃胎发。剃胎发还有个习俗,就是不能将婴儿的头发全部剃光,而是在头顶前部中央留一小块“聪明发”,在后脑留一绺“撑根发”,意思是祝愿小孩聪明伶俐,扎根长寿。
不过也有老人认为,婴儿满月要剃个“满月头”,把胎毛甚至眉毛全部剃光。认为这样做,将来孩子的头发、眉毛会长得又黑、又密、又漂亮。
现代说法
许多年轻的家长不明就里,也就照着老人的经验来做。那么宝宝满月了,剃胎毛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
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主治医师韦庆芳说,头发长得快与慢、多与少与剃不剃胎毛并无关系,而是跟孩子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及遗传等有关。韦庆芳说,剃胎发只是一种习俗,但与宝宝未来的头发没有直接的关系。头发是从毛囊长出来的,剃胎发对毛囊并无影响。
时尚做法
古时,在“剃满月头”的同时,还要“办满月酒”,宴请来看望宝宝的亲朋好友。如今,设宴摆酒自然是必不可少,但也融入一些现代元素。如婴儿满月时会为孩子照相,制作精美的画册,留作纪念,有的父母还会留下孩子的小脚印、手掌印,以作纪念。
剃胎毛后留下的胎儿毛发,有些家长会用来制作胎毛笔、胎毛印章。
5、百日
传统观念
百日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举行的庆祝,寓意为宝宝能够长命百岁。百日礼在中国许多地方都盛行。亲朋好友都被请来参加宴会。其中自然少不了为宝宝准备的礼物。宝宝的外婆,除送衣物外,还要送长命锁。除了要戴长命锁,穿百家衣也是必要的。
长命锁挂在孩子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民间认为,只要佩挂上这种饰物,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长命锁的前身是“长命缕”。佩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在汉代,每逢端午佳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媚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手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以祈求辟邪去灾。这种彩色丝绳,就被称之为“长命缕”。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
长命锁多用金银制作,两面镌字,如一面镌“百家宝锁”,一面镌“长命富贵”等等。
宝宝百天,还有给他穿百家衣的习俗。父母期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认为这需要托大家的福,托大家的福就要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孩子还没出生时,爸爸妈妈就开始收集各家的布片,将布片做成服装也就成了百家衣。百家衣最重紫色,其寓意为“子”,有多子多福之意。
现代做法
如今,百日礼依然盛行。只不过宴席虽旧,仪式和内容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古时,多赠与长命锁、百家衣 ,现代的“百日礼”则多赠与玩具、衣物等。长命锁和百家衣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另外,在宝宝百日这天,父母多会为宝宝拍照,以纪念宝宝成长这一重要日子。
南宁市锦华小学语文老师王译捷说,在古代,生儿育女关系着传宗接代,因此非常重视。如今,生儿育女虽也重视,但却抛弃了以往的形式,只取其寓意。百日礼成为了祝愿宝宝健康、快乐长大的仪式。
6、周岁
传统做法
宝宝周岁时,父母会宴请亲戚朋友来吃喜酒以示庆祝。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岁宴也越来越奢华了。
抓周礼是庆贺宝宝周岁生日的主要礼仪,这种礼仪在我国北齐时期就已存在,到了宋朝时期更加盛行,后来在民间称作“抓周”。
婴儿一周岁时,亲朋一般馈赠礼物。席间摆放书画、砚笔、刀剑、算盘、秤尺等器具让小孩抓取,根据小孩抓取之物,视其喜爱,看其日后发展。传说,婴儿看不到世事的纷扰与污浊,婴儿的眼眸是灵性之窗,可以通神,是人性通向神性的最后一瞥,因此抓周寓意极好。据说钱钟书在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书,其父便为他正式取名为“钟书”,后来钱钟书成为中国的著名学者兼作家。
现代观念
王译捷认为,其实,在为宝宝抓周时,趣味性应高于对宝宝的期盼,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抓周的快乐。如果家长把抓周看成孩子未来成长的明灯,则不可取。王译捷说,孩子的可塑性可强了,家长千万不要带着这种潜意识来误导自己。孩子抓这些东西,也许仅仅就是孩子对那样东西感兴趣而已,就权当取乐吧。
7、拜床母
宝宝从出生到十五岁,都有一个守护神就是床母,因此习俗中七夕这一天要拜床母。除此之外,婴儿出生后第三天、年节、二十四节气、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也要祭拜床母。
婴儿睡觉时常会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据说是床母在作弄他。如果父母虔诚祈祷,宝宝才能受到床母的保护。
拜床母的仪式是在床上举行,以鸡酒、油饭、芹菜放在床中间烧香拜拜。当纸钱烧完后就要将祭品尽快收起来,如此一来,就能受到床母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