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十二世纪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的人物风俗画代表作品。他的生平,我们现在所知甚少。他原来是个读书人,后来学习绘画,特别擅长画车、市街、桥、城郭等等,成为徽宗时画院成员之一。他除了《清明上河图》以外,还画过《西湖夺标图》(画清明节汴京金明池比赛龙舟的盛况)。两图都是描写世俗生活的。

  《清明上河图》的出现是北宋时代人物画长期发展的结果。高元亨画《从驾两军角觝戏场图》和燕文贵画《七夕夜市图》,在选取世俗生活的题材和注意多样化的繁复的表现方面都成为先驱。而《清明上河图》以汴洞作为描写对象,有极大的历史文献价值。

  《清明上河图》是描写清明佳节汴京城沛河上拥满了游人的热闹风光。

  汴河不是寻常的河流,或一般的风景点缀,供人游乐的河流,它在中国中古社会的经济发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是六世纪末隋炀帝杨广时代所开的运河北段,运河在经济上、也在政治上联结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汴河上的汴梁就首先作为一个商业要地,然也是军事和政治要地,五代和北宋的都城。

  画家以不懈的努力和周密的观察,对北宋汴梁城东门大街和东门外汴河上的繁华作了精密详尽的描写,市街上的各种商业手工业活动,除了酒楼,药铺等大型店铺外,有香铺,有弓店,有十字路口的茶铺或酒铺,有檐前挂了写着“解”字市招的当铺,并且也有做车轮的木匠,卖刀剪的铁匠,卖桃花的挑担,以及各种摊贩等等。还有走江湖看相算命的,都可以一一辨认出来。街道上并有形形色色的各种人物。官员们骑了马,前呼后拥,在人丛中穿过;妇人则坐了小轿。在这纷纷扰扰熙熙攘攘之间,有人挑担,有人驾车。有各种不同样式的车。有人使船,也有人在清明佳节出来游逛,在城门口路旁凭着栏杆悠闲地看水。……街道上无限热闹光景,都被画家做着有条有理的安排,错综复杂地构成引人入胜的永久的历史回忆。

  如果这些描写可以算作在一定程度上的忠实纪录的话,那么,最突出的例于是一笔不苟地画下了那一座结构精巧的“虹桥”。宋代当时人所写的《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述这一座桥,说是下面没有桥柱,但以巨木虚架。这座桥的结构方法据说是公元一○四○年左右宿州州官陈希亮发明的。或说是公元一○三二年青州的一个守牢卒子发明的,总之是建筑工程上古代匠师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