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印刷后添墨”造假法辨识


 

图1(左)  图2(右)

  当我们彻底了解了 “全部印刷”和“局部印刷”二种印刷术后便知道,印刷品再逼真,毕竟还不能与真迹相提并论。即使不将真与伪母子本做近距离的比较,只要鉴定人眼力好,照样可以看出端倪。当然,作伪者也绝不会固步自封,他们会不间断地去寻求能更接近真迹的造假举措。

  与“局部印刷”的某些作伪思路相似,有一种 “印刷后添墨”造假法也是采取印刷与手工结合的操作方式。此种造假是在实施了或“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后,对成品所印刷的某些局部再做辅助性笔墨的“还原”与修饰。从基本原理上说,印刷作伪无论技术多么先进、手段如何高明,最像的还仅仅只是造型(形状)元素的部分。就整体而言,成品的笔墨气韵与真迹必存在某种程度的差别。最明显的如书画笔墨元素总要显得平(笔的枯湿感弱化)、板(墨的丰富性减少)、僵(笔墨韵味气息耗失)几许。凭肉眼或借助放大仪器细致辨察,一般都能看到成品中线条和块面有木纹状的印痕;通过电脑放大分析时,可发现笔线的颗粒粗大,与手工写画出的笔线状态明显不同。更有甚者,印刷作伪的成品,终究是很难看到类似于书画原作者创作灵感与激情“突发”时带有随机发挥、偶然生成的一些特定的笔墨痕迹,以及如书画上诸如泼墨、破墨、宿墨、积墨等类特殊技法形成的艺术效果。因此,造假者就在原印迹的某些关键位置适当添加一些墨渍水迹;补作若干皱、擦、点、染之类的笔触,实际上就是为了削弱印的痕迹,增强“笔”感。或者说,“印刷后添墨”是一种弥补印刷成品笔墨生动性不足的有效手段。近几年以来,随着书画印刷造假技术在不断进化以及后期“研发”的同时跟进,作伪者常把“印刷后添墨”作伪手法运用于名家书法的仿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