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起于南朝时期,家中添了孩子,因为高兴,所以大宴宾朋。做生日的习 俗起先并不是特别隆重,这或许源于一种质朴的观念:人们认为自己的降生日实 际上是母亲的受难日。缅怀父母之恩与为自己祝寿的喜庆气氛很不相合。到明清 以后,给老人过生日的风俗才逐渐兴起。康乾年间几次规模空前的生日盛会,使 民间祝寿风俗得以兴盛。历史上最奢华的一次生日宴会,是乾隆皇帝举办的千叟 宴。这一年乾隆74岁,又喜得五世玄孙,自称是古稀天子,十全老人。他颁诏请 天下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代表共计六千余人,来紫禁城赴宴,庆祝自己的生日。
根据岁数的不同,过生日时的待遇也有一定的差别。一般岁数的生日多从 简,而逢十的岁数,则比较隆重,称为“大生日”或“大寿”。二十岁前,是大 人给孩子庆贺,父母长辈送予礼物,以资纪念;五十岁前是自贺,若小辈已成年, 也买礼物庆贺;五十岁以上则是后辈给长辈贺寿,以示孝心,称为“做寿”。
但七十以后,又增加很多说法。七十七又称喜寿,因为喜字的简写连笔拆 开看像七,八十八又称作米寿,这也是拆字的说法。这是因为年过七十古来稀, 多一种说法也就多了一次阖家团圆让老人高兴的机会。百岁以后,更是年年都要 办,而且要大办特办。因古代寿命越长,越受人尊敬,因而老年人的生日都称为 “寿辰”、“寿诞”,过生日为“做寿”,贺生日为“祝寿”等。
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着对智慧的崇拜、对生命的尊重,更延伸出现代 人的社会价值观——感恩。子女感恩父母;父母对儿女的期冀。这种伦理观念在中国可以说根深蒂固,家庭的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则是重中之重。由此又辖射 到社会交际圈中,比如朋友过生日、同事过生日、自己的恩师过生日、领导过生 日等。
这些生日宴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场面喜庆、热闹,语言里透出祝 福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