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樽酒


  孔子死后,弟子分八派,曾子为正统.孔子的孙子子思从师曾子,得儒家真传.其承传弟子又是孟子的老师,史上称思孟学派.

  他活了六十二岁,被尊为”述圣”,主要著作是《中庸》.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大学》,《孟子》合称《四书》,为之作注,成为学子必读之经典.

  子思也是当过鲁穆公的老师,名气和水平在现在的院士之上,按说至少也是要吃香的喝辣的.可是他一心做学问,生活相当拮据,有时甚至捉襟见肘,有上顿没下顿的.

  有一次,他又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躺在床上,昏睡度日,不能著书,也无神思考.正在这时,他的朋友季孙听说了,亲自驾车两辆,满载以粟,前来救急.子思开门迎客,大喜过望,”先生雪中送炭,孔伋我恭敬不如从命,全都收下了!”

  接着,他又感慨一番:”你知道吗,粟受五行之气,有五形之变,生为苗,秀为禾,果为粟,去皮为米,蒸饭可食,明天,它就变为我的盘中餐了!”

  第二天,他正在家狼吞虎咽,又来了一个朋友,叫子或,挑着一副担子,一头一只筐.

  一只筐里,放着一个盘盒,里面是一串烤肉.另一个筐里,是一只酒樽,盛着美酒.这酒樽,下有三只矮脚,侧有一对耳环,形状似鼎,制作精细,上古时代没有酒瓶子,都用它来盛酒.

  子或正要取出他的礼物,子思却一摆手,做了个揖:”先生的好意我领了,恕孔伋不能受此礼!”

  子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我就不明白了.昨天季孙送来两车粟,你收了,今天我送来一樽酒,你却拒我门外.这不是取多而辞少吗,于义不容啊. 再说季恒子和我都是你的朋友,你厚彼而薄此,于情也不合.我一向主张助人为乐,不图后报,借人遂忘之,与人如弃之,.如今你无我有,你无故不受,于理又不通啊.”

  子思回答道:”先生息怒. 孔伋我不幸而贫.至及困乏.将绝先人之祀.所以受粟,因为是生命之必须.而酒肉是宴席之物,不是现在的我应该追求的.才有温饱,就思饮宴,此乃不义也.违背良心做不义之事,而又不和朋友说心里话,那才是无情啊.我受礼不为富贵,拒礼只因不需.我听说,送人不需要的东西,不如弃之于沟壑. 孔伋虽贫穷,总还不愿意以身为沟壑,这就是我做人的原则,我的理呀.”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喝十年酒.子或心悦诚服,挑着担子,回去了,留下了一段子思贫穷不能移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