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民俗游乐体育之二  登高


在我国古代南朝的梁代,有一个叫吴均的人曾写过一部名为《续齐谐记》的书,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传奇性的故事:东汉末年,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随道人费长房在外游学。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汝南将有一场灾祸。为了避免这次灾难,到时候你们全家每人要做一只红布袋,里面放上茱萸,扎在手臂上,一起登上高山,然后喝菊花酒,这样就可以避免受害了。桓景就按费长房的吩咐一一照办,在九月九日重阳节带领全家上了山。傍晚,下山回家一看,只见所养的鸡犬牛羊全都死去了,全家因外出,得以幸免。从此以后,人们为了避邪,就开始了每年一度的重阳节登高活动。
  当然,这只是一个迷信的说法,其实,登高这一娱乐活动已有着很久的历史了。中华大地有无数的高山峻岭,其雄伟壮丽的风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的爱好者去攀登。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就很喜欢登山,他曾经登上东山俯视鲁国,登上泰山俯视天下,并与弟子们登游于景山之上。农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这时,紧张忙碌的收获已经结束,天空中送来一阵阵秋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呈现出一年中最丰富的色彩,一幅美不胜收的秋景图。难得余暇的人们,怀着欢娱的心境,登高远望,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年复一年,登高逐渐发展成一项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
  最初的登高,仅仅是以欣赏大自然的景致为主,后来慢慢地增加了带茱萸、饮菊花酒和赏菊等活动。据说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残害致死后,其侍女贾某被逐出宫,嫁给平民为妻。她曾经谈起过每年九月九日在宫中饮菊花酒、吃“蓬饵”、带茱萸,以求长寿的故事。可见,至少在汉代,就已经盛行于九九重阳节带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而后来流行的重阳节登高带茱萸、喝菊花酒等,当然不是如前面传说所言的那样为了避邪,其目的则是避免登山途中毒虫、蚊蝇的干扰,有益于健康的活动。
  到了晋代,由于门阀制度确立,士族特权日益增强,达官贵人生活优裕,游山玩水的风气非常兴盛。
    在这个基础上,重阳登高就更为广泛了。当时,重九登高的主要活动之一是采菊。晋代诗人陶潜曾为此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著名诗句。登高,成为这一时期极为兴盛的一项娱乐活动。
  唐代的登高风气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唐代著名养生家孙思邈就把登高作为一项节日性的重要健身活动来提倡。他在《千金要方.月令》中写道,每当重阳之日,人们必带酒看登高远眺,借游赏以畅其大志。登高活动中所饮之酒,必须以茱萸、菊花浸泡,人们尽兴豪饮而返。这项活动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许多人在登高远眺时,还抒发了怀念故乡、故人的情怀及爱国爱乡的崇高情操。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表达的就是诗人登高之际情怀流动的抒发。
  登高,是一项非常普及的民俗体育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男女,无论平民百姓、达官贵人,都对这一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正因为如此,自它产生起,经过历朝历代,长盛不衰。历代文人留下了大量的以登高为题材的诗篇,成为人们传诵的千古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