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上的杂志


  iPad让很多媒体坐不住了,也许是WSJ(华尔街日报),The Daily,Times等等的示范效应,大亨默多克看好,于是很多人开始探索在iPad上实现杂志报纸的可能性。其中也有Flipper这样的RSS阅读器变种产品。

  但目的是不一样的,一种是传统杂志向新设备上进军,就像iBooks,WSJ,Zinio这样的应用,据说Playboy也进军了iPad。

  另一种是在新的技术和界面条件下,创造新的杂志模型,就像Flipper。

  还有一种模式创新,就是最近很时髦的Quora,Quora是基于一种问答模式的应用,只是给出答案的人需要权威性。

  杂志和报纸到底是什么呢?

iPad上的杂志

  1、情报搜集器,这就是所谓的新闻嗅觉。

  人类是喜欢听故事的物种,多少深刻的道理,都需要一个故事,尤其是鲜活的故事来说明,所以有神话,有小说,戏剧,电影和新闻。那些提供这些资源的就是讲故事的人。所以期刊报纸也无非是另一种舞台。

  所谓的真相是最近也是最遥远的,不同的观点,视角带来不同的真相。就像我们如何解读历史和事件一样。不同时代,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事实。例如潘金莲。

  这涉及到关于历史的观点,历史的观点有规律型的,知识型的,道德型的。中国喜欢春秋笔法,实际是道德型的历史观,基督教的历史观是证明上帝存在的,是规律型的,从历史中看到上帝。知识型是现代科学的一种历史观,是考据和发现。

  不同的历史观主宰我们使用和利用信息的方式。也就是用户的使用形态。例如我们的媒体大多是一种审判和宣泄。对于所有事件第一反应是好坏。西方读者关注是证据结论。当然这只是口味上的差异,也不是非此即彼。所谓公民精神,重在证据解读,自由言论,观点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平等讨论。在新闻不自由的环境里面,遵循的是权威解读和道德审判。

  所以新闻自由某种程度上是历史观的不同导致的。

  这就引申出报纸杂志的第二个功用

  2、观点的平台,精英的舞台。

  这也是所谓的媒体特性,媒体是一种传播观点的工具。所以博客,微博都可以成为一种媒体。当然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交流的方式。个人的记事本或日记。从名字的角度看,西方更多是日记的概念,log实际是日志的意思,就是一种记录日常事物的工具。twitter最早的功用是广播自己的行为,快捷的通知系统,这类似于个人行为的广播电台,是基于日历类应用的一种拓展。我们知道,在中国没有几个人喜欢使用日历类任务管理工具。但在美国不同,似乎人人都在用。

  之后,博客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媒体,方兴东的第一个博客应用,实际是爬虫+论坛的借尸还魂。是利用博客形态做新浪之类的新闻门户。这和Flipper异曲同工。

  那么Quora实际上把精英的概念作为主体,利用问题解答,凸显观点的价值。实际上是一种类似新闻解读的方式,也是线索模型或分类模型的一种演化。

  这引申出第三个特性:

  3、聚合和演化

  当信息成为新闻,就是引申出观点的争论,就是出现事件,事件成为一个历史线索性主干,观点成为枝叶,事件通过聚合形成分类,分类是主观观点或功用的投射面。

  当信息成为事件的时候,事件就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开始其自身的生命历程。发生,死亡,复活。

  聚合可以是为观点搜集事件,也可以是为事件搜集观点。

  报纸多在于发掘事件,而期刊更多是聚合观点。

  三个特征完成了从人到平台到人的观点的演进,这形成了完整的新闻系统。

  互联网在平台工具特性上是相对充分的,所谓搜索引擎的技术,则是聚合和分析的能力。是基于目的的整合方式。

  PageRank技术是基于互动行为的一种聚合计算模式,也就是依赖于人的行为的计算模型。因为分析和聚合还不是计算机能完全胜任的计算任务。

  但随着媒体或平台特性的分化,必然出现新的聚合计算模型。这也是新的搜索引擎所要完成的。例如在Facebook中,由于人是明确的映射,那么基于人类关系所做出的聚合计算就产生了新的价值。twitter也是如此。但twitter是基于事件传播链条的分析。这些都不同于之前基于网页浏览行为的分析模型。因此,Facebook的搜索和Twitter搜索,以及类Google的搜索都是不同的调调。

  搜索是聚合的一种形态,是一种用户主导的,计算模型提供的,一种随机聚合方式。

  而新闻门户,杂志期刊,则是有编辑,一种人工或组织聚合的模式。

  这分化出用户所谓的主动需求和被动需求,所谓推送和索取。如果关键字是索取,是主动需求,则Adword就是推送,是被动需求。分类的新闻门户则是一种确定需求下的满足,就像不同餐馆满足不同的口味。

  网络和传统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聚合了大量信息,信息的交换成本低廉,就塑造了所谓主动需求的模式,这在网络经济出现之前,是不存在的模式,例如你想吃粤菜,你需要知道哪里有这样的馆子,但如果是吃某个特殊的菜,例如皮奶,你不在特定的区域是无法满足的,但互联网似乎把所有的路径进行的简化,包括路径成本和路径依赖,这样你就可以方便获得需要的东西。这就诞生了所谓主动需求的模式,主动需求是宽泛的,满足这种宽泛需求的东西就是搜索,但搜索成为一个生意,则建立在那些服务提供者想找到潜在的需求者的过程。

  因为主动需求是随机而宽泛的,这些搜索行为构成了一个目标潜在需求,广告就具备了新的价值和形态。

  由于路径简易,甄别服务变成了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但你总不能希望用户都可以判断钓鱼网站和虚假信息的。

  因此,当需求诞生的时候,围绕需求的论证过程和证伪过程也依赖于搜索。好在搜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这个自我修定过程。

  这实际上就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搜索模式:

  客户有一个需求,通过第一次搜索确认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存储位置,当到达这个存储位置的时候,则需要判定这个信息的价值,如果通过分析信息,自动将可能的相关数据提供给用户,那么搜索则变成了一种非常强大的应用。这就是所谓的二度辅助搜索。

  从工具意义上讲,二度搜索不是一个非常简化的工具,给互联网带来的额外的计算,同时也不一定满足客户的需要,因此,不是绿色的。但用户是可能依赖的,而且这种搜索是依赖于设备或浏览器的,你需要一个全新的浏览器和操作体验才能实现这个功能。因此推广起来也有诸多的不变,你需要重新设计浏览器,因为现在的搜索服务是基于当年的Netscape模型。是单页的,而二度搜索是双页的。

  随着技术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多页浏览器,就是今天的所谓聚合服务,这种服务,开始的时候是利用网站自身的功能,例如你浏览一个页面,会提供评论,相关新闻等等,实际上就是在一个主信息体的周边构造一个环绕的二度搜索结构。国外通过分解的服务在一个网页内构造出一个完整服务。例如把facebook,twitter,digg,thumbup,论坛都嵌入到页面中,构成一个连接体。但这个任务本身是可以依赖浏览器去完成的。

  其实iOS的应用商店(appstore)则可以提供类似的创意工厂的实践机会。多页复合服务浏览器会逐渐成为一种机会。

  App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将背后的服务重新整合的一个机会。随着iOS和Android这种新的操作系统的出现,服务,应用的框架不断从网页模式回归到应用模式。互联网应用结构开始出现分化,一个是浏览器应用,也就是今天的WebApp的概念,这里也有FlashApp,一种是原生的设备应用,就像iOS上的App。

  讨论到这里,实际上我们开始引入了新媒体的全新概念。

  一方面,可以通过复合自动搜索建立媒体的主动应用模型。

  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编辑,建立前置焦点的信息发布形态,但根本的载体在于复合的应用框架。